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宋清欢> 大宋清欢 第116节

大宋清欢 第116节(4 / 7)

文士进士及第后,只有榜上前十几人能直接获授京官层级的阶官,余下的人都是“选人”大部分散到州县做地方官。如果一个选人要晋升为京官,转迁之路比在起点作家从lv1升到大神还困难。选人不仅要积累长期的任职年限,任上不能出纰漏,还要由州府一级重量级的上司举荐,并参加中央的统一考试。大部分选人,苦哈哈地在一线干二十来年,也无法转迁为京官,就像无数扑街作者一样,退休在人海……但一个选人,如果做了赤县和畿县的县丞,则可很快升为京官,去朝中九寺、秘书省、翰林学士院、枢密院等处任职。于是,京中那些权贵家庭,一旦子弟中了进士、但因名次靠后只能做选人时,这些家庭往往会托关系、走后门,让子弟去做赤县和畿县的县丞。既然只是作为进入中央文官系统的跳板,来开封府十六县“镀金”的子弟们,根本无心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抗旱灭蝗、改良治安,平日里只晓得用县里的钱招待前来打猎度假的王公贵戚,给自己将来入朝做官罗织人脉网。这情形愈演愈烈,御史不得不向天子进言,充任赤县和畿县县丞的,必须是“孤寒登第者”并且除了荐举外,朝廷的审官院、流内铨,也要严加遴选。因而,姚欢听了王犁刀介绍的郭县丞的背景,还是颇为欣喜的。中了进士,至少是个读书人,不靠拼爹、靠辗转帝国各地的基层政绩做到开封县这样的赤县县丞,至少是个能吏。又有文化,又接地气,大概率在招商引资的事情上,比较好谈些。姚欢于是把柴房窗外的幽蓝夜空想象成投影仪,于脑海中做了十来页介绍小龙虾和提出租佃官田理由的,方沉沉睡去……翌日晨间,姚欢将多煮的豆酱小龙虾剥壳,混合着胭脂去院中槐树打来的头茬槐花,一道剁碎,包成炊饼,一屉子热腾腾蒸了,兜上五六个,才随着王犁刀去找郭县丞。骡车沿着土路,往西边广袤的原野驶去。“天气这般好,郭县丞必定在和农人们开渠引水哩。”

王犁刀道。骡子比不得骏马,慢吞吞颠簸了大半个时辰,才来到一片热火朝天的开渠工地。开封地处中原,腊月不像长城以北气温那样低,农人种的,是可以安全越冬的冬小麦。冬小麦到了三四月的春日里,正是灌浆的节骨眼,缺不得水。偏偏这时节,开封周遭常逢春旱,老天常常个把月都挤不出一滴眼泪来。因而,从附近的几条大河里引水灌溉,成了务农的关键。姚欢弄明白这番道理后,心中暗暗高兴——这片土地能引水,就更可以发展围堰养殖小龙虾了。王犁刀引着姚欢,走到一个站在田埂上、头戴乌纱幞头的男子跟前。“郭县丞,军营那边要的苜蓿,俺前些时日就已经和弟兄们运过去了。”

“哼,当年太宗朝时立下的规矩,每逢领粮时,城西的禁军要去城东领,城东的禁军要去城西领,就是要他们这些行伍之人多跑跑腿,莫废要体力废弛。如今倒好,军营离这里也就七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