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纬忽地睁开眼,剑眉微蹙:“我与你,莫说眷属,便是露水夫妻也做不得的。”
张玉妍面未变色,语未变调,仍是不紧不慢道:“谁要与你真的做鸳鸯了?我倒要要和你说一桩正事,今岁贡举,蔡京算得你的座主,如今又领着你办宣仁的案子,你可想过,做他的女婿?”
见曾纬若有所思,张玉妍嗔道:“我给你出的主意,何时馊过?倒是你母亲,只一味惯着你,你性急,她便比你还急,也没个章法。看看襄园那场闹剧。想来你的欢儿还是心生了顾念之情,要不然,救火的禁军进了院子,她若当场哭闹起来,你们曾家的脸,你曾御史的前程,还有地方搁吗?”
因了姚欢退簪的决绝之举,曾纬郁郁不已,此前来同张玉妍倾诉过。
此刻张玉妍又提及,曾纬听到“顾念之情”四个字,觉得颇有道理。
张玉妍撑着枕头,饶有兴致地盯着这张近在咫尺的俊朗面孔:“女人心,海底针,说不定,你迎了正妻进门,你的欢儿醋意上涌,又折身来投怀送抱了呢?另外,我还想起一桩事,当初水灾后,她施粥,用的是太学的粮米。而她那做太学学正的姨父呢,恰是个蠢的,不晓得回报蔡京的知遇之恩,惹恼了蔡学士。你说,这其中,可有什么章可作?”
第262章 吃着点心说“二苏”(上)
东京城西北,瑶华宫。
清离殿的门外廊下,姚欢正坐在四架风炉前,慢悠悠地准备做咖啡牛乳桂花马蹄糕。
四岁的福庆小公主由乳母携着,好奇地瞧着,不时稚声稚气地问一句:“姚娘子,什么时候能吃糕呀?”
她身边,一个面容清秀、目光沉静的七八岁少年,专注地给姚欢打着下手,或递送熬好胡豆饮子的汤瓶,或依了姚欢的指点,细细地筛沥荸荠粉。
这少年,便是孟皇后的表外甥、开封县县丞郑修与王氏的次子,郑世轩。
那日燕夫人与女儿王氏从瑶华宫回到开封县,将孟皇后想许嫁公主的意思说给郑修听了。
燕夫人先还怕女婿正是对仕途抱着期许的时候,对于和孟皇后做亲家会有所顾忌,不想郑修倒是个爽快人,只道是,悉听岳母大人安排。
县里学馆的先生重阳前后回了老家,小世轩不必读书,随外祖母进城来到瑶华宫。
这些时日,不论中宫后位的风云变幻,在阖朝上下、宫廷内外被议论成何种模样,孟氏已从坤宁殿搬到了瑶华宫的清离殿。
她的搬迁并不算太折损皇家的颜面,因为师出有名为向太后准备坤成节的贺寿图。
周易以“乾”为天、为父,以“坤”为地、为母,太后的生辰便被称为“坤成节”
孟皇后还是孟美人时,擅长丹青的名声,就闻于朝堂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