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出了所有浆的红薯渣已是五不存一,也没法再食用,沈怀瑾都堆在一边,打算到时候喂野鸟吃。
至于红薯浆水,则要过滤一夜等待沉淀。
第二天,将上层已经半透明的水倒去后,大家就能看到容器底部一层厚厚的湿润的红薯淀粉。沈怀瑾原先还以为需要再过滤一到两次,没想到沉淀下来的淀粉竟然很干净,没有了再过滤的必要,减轻了他们不少的负担。
他赶紧招呼大家,将这些湿润的红薯粉晒到了一早就准备好的石板上。
这些日子除了早晚的时候,阳光都还盛,就这么晒上了三天,期间大家有空的时候,都会主动去广场上,或是碾碎逐渐坚硬的红薯粉块,或是帮着翻动一下。
三天以后,大家收集到的便是洁白细腻的红薯淀粉了。
这个就是粉条了吗?怎么看起来不是条状呀?文,也就是那个一直跟在阳身边的亚兽,好奇地问。
沈怀瑾答道:自然不是。这个是红薯淀粉,要做成红薯粉条还有其它步骤。不过大家放心,最麻烦的已经结束了。
沈怀瑾照着资料上的步骤,在部分红薯粉中加入热开水用力搅拌,这便成了晶莹剔透的熟芡汁,再将熟芡汁倒入一整缸红薯淀粉中。
大家洗净了手用力搅匀整缸淀粉,让它们与熟芡汁充分均匀接触、融合,从而为淀粉加上糊劲。
随着大家的推揉和挤压,一整缸淀粉成了均匀、粘稠又顺滑的淀粉糊。
沈怀瑾拿出自己烧好的陶粉瓢,取了一块儿淀粉糊放上去,控制着力度,均匀地捶打着粉瓢边,让淀粉糊垂直地落下。
到粗细合适时,他把粉瓢往正烧着滚水的大陶罐上一扬,条条淀粉糊就均匀落入了热水中被煮熟,再过一遍凉水,粉条就算成形了。
不过这还不是结束,成形了的粉条还要被剪成合适的长度,再挂在架子上晾晒至硬脆,这才能储存一整个寒季而无压力。
部落里连续忙碌了六七天,沈怀瑾估计着至少收获了有上千斤的粉条成品,红薯储存过冬的事情终于算是能解决了。
至于芋头,沈怀瑾一时之间也想不到好的办法,总归到时候用干燥的泥土和干草茎层层掩盖,能保住一点就保住一点,食物来源主要还是粉条和到时候冻起来的兽肉。
忙了这么久,这两天晚饭时分也更能感到凉意,沈怀瑾有时候还需要加上自己的外套。
天气合适,正好最近又做出了粉条,他倒觉得不吃顿火锅确实可惜了。
这个想法一出来就按捺不住,沈怀瑾于是让大家把今天份的粉条留一部分出来,等着晚上直接吃,又拜托当天负责捕猎的厉和其它兽人们帮忙多打几头灰角兽和大耳兽回来,并嘱咐要留些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