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间虫鸣鸟啼,阳光穿过枝桠细碎地落在两人交缠的身影上。
沈怀瑾到了河边,先用树枝插了四条鱼, 剖去内脏分在几个捕虾笼中做诱饵,又用石头和草茎将捕虾笼稳稳地固定在虾比较多的水域中。
厉也在一边帮忙,突然咦了一声, 这是什么东西?他指着河岸边。
沈怀瑾一瞧,也有些惊喜,这是螺蛳,炒着挺好吃的,咱们也摸些回去。
这里的螺狮从没被人摸过,因此数量不少,两人只挑大小合适的捡,没半小时也捡了不少,幸亏沈怀瑾随身带着斜挎包,才有装螺狮的工具。
至于刚才剖去内脏的鱼,沈怀瑾原想着直接原地烤了吃的,只是没带调料来,只好用草茎穿了带回部落熬汤喝。
拿着鱼和螺蛳往回走的路上,沈怀瑾还特地去野外的土豆地看了看,能明显观察出他自己种的土豆要更加精神活力一些,看来日常的浇水施肥作用还是很大的,沈怀瑾对过些日子后的丰收也有了些把握。
回到部落后,沈怀瑾先将螺狮倒进了清水盆中,又加了点融化的兽油进去,好让它们吐沙。鱼则被他重新清洗处理了一遍,拿到石板上煎至表皮金黄,然后放进了罐子里慢慢炖煮。
沈怀瑾炖上了鱼汤后便去工棚看他的湿纸,用手指仔细感受后,跟厉说:感觉差不多了,明天应该就能揭下来烘干了。
厉点点头,那我把竹排拿出来洗干净,明天在竹排上烘吧。
沈怀瑾在心里叹了口气,只能这样了。
在传统的造纸流程中,应该是要用两道土砖砌成砖墙的夹巷来焙干纸张的。在夹巷内生火,让热气从砖块夹巷之间的空隙中透出,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
沈怀瑾没这个条件,也不打算大费周章这样做。他打算到时候烧几窑石灰石,贴了纸的竹排就围在周围,借着石灰窑里的热气烘干纸张。虽说慢是慢了点,但也算一举两得了。
时间还早,我们顺便去石林那边捡点石灰石回来吧,明天估计得烧好几窑。
厉起身,行,那你看着汤,我先去喂了野鸟和多毛兽。
沈怀瑾提醒道:记得拿几个鸟蛋过来,我想蒸个蛋羹吃。对了,什么时候能抓几只雄野鸟来,我想试试看能不能让它们孵出小野鸟,自己养大的不容易跑,这群大的经常要剪羽毛也麻烦。
厉道:野鸟四季都有,我去捕猎的时候顺便抓上两只就行。
沈怀瑾闻言,放心点头。他又在炖好的乳白鱼汤中加了几滴鱼露,再尝时觉得滋味更显鲜美,不由得再次赞叹。
吃完了蛋羹和鱼汤,太阳已是高悬,两人也顾不上晒与不晒,背上藤筐便往石林去了,石林正好在山谷西边,与大河是截然相反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