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5)(5 / 5)

大为提升,到第二日,深约六十公分的地基便挖好了。

沈怀瑾倒水拌上水泥砂,正式开始砌砖。

薄薄的瓦刀一横勾上水泥,往青黛色的砖上一抹。沈怀瑾交错着往上垒砖头,再刮去缝隙处溢出的多余水泥。

大小一致的青砖被规则地砌起来,矮矮的墙面看起来极富有美感。厉捕猎回来时,正看到这一成果。

他蹲在竹道口清洗颈侧的斑斑血迹,沉默地盯着沈怀瑾忙碌的背影和被汗水打湿而显得半透明的后腰处的衣料。

感受到背后莫名的灼热,沈怀瑾下意识地回头,正好撞上银发兽人的视线,他眼睛一亮,摆手道:厉,快过来帮忙。

厉脱离出神状态,信步朝着沈怀瑾走来,他跳入挖好的地基中,半蹲下来听着男人的指导。兽人学得很快,没几下功夫就把瓦刀耍得有模有样了。

有他接手,沈怀瑾得以休息一会儿,他这才发现溪对岸热热闹闹的,原来是一年一度红薯大丰收的时候到了,部落又开始干劲十足地制作起红薯淀粉和粉条来。

沈怀瑾站在原地眺望几眼,光这第一天采集到的红薯并不多,大家动起手来游刃有余,他于是断了去帮忙的念头,转而忙自己的事。

水稻进入了黄熟阶段,为了让稻粒充实饱满,也为了提高耕地的质量,沈怀瑾打开出水口,排尽了稻田中原本那一丝薄水。

再过不久,这批水稻也该彻底成熟了。

想到这里沈怀瑾便按捺不住,晚间时分就拉着厉一起制作打谷桶。

他们选用质地坚韧、质量较轻的杉木板作为原材料,木板的厚度约在三厘米,在保证打谷桶结实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自重。

木桶呈梯形体,底部小而顶部阔。底部有两根粗大的方木板作滑板,让打谷桶能在田地里推拉或者竖立起来;顶部宽敞,四个斜面都能用来打谷粒,效率更高。

沈怀瑾蹲在一旁看厉将木板钉在一起,突然感慨出声:还好之前造桥用剩下的木头没有乱丢。

厉抽空看了他一眼,好奇道:怎么这么说?

男人拍了拍刚切割下来没不久的木板,解释道:这新砍下来的木料如果不经过阴干就使用,是很容易开裂或者变形的。你看我之前做的木头家具是不是一个个的都有损坏了,都得及时更换。像木桌木椅打谷桶这类东西,新做一个也快,但是沈怀瑾指了指动工没多久的房子,咱们的房梁可不能没事儿就换,更不能突然开裂或者变形。

厉恍然大悟,怪不得,当时大家都说要把那些木头直接烧了,结果都被你拦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