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不良臣(科举)> 不良臣(科举) 第16节

不良臣(科举) 第16节(4 / 6)

,立刻道:“这蕈子不同以往,我们想跟掌柜的谈。”言罢谢石头看了看儿子,见他点头,便知自己没说错。

掌柜看见两人眼色,觉得有趣,便问道:“哦,不知你们这蕈子有何特别。”

谢石头想着刚才儿子说的话,咬了咬牙,开口道:“我们的蕈子是按棵卖的,一棵200文。”

他话音刚落,不止掌柜,便是货栈里其他人也好奇的看了过来,而且他们的眼神里所表达的意思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这人疯了。

掌柜也觉得好笑至极,他卖的又不是灵芝,一棵就要200文?便是再名贵的蕈子也没有这个价,这两人难不成是觉得他傻,想来骗钱讹人?

这种喜欢拿着寻常物件,然后再安个噱头招摇撞骗的人他也见过不少,不过这些把戏就算能骗到别人,却骗不到他。

掌柜这下连问都不想问了,直接就准备让伙计赶人,谢良臣却上前一步,低声道:“掌柜家买的咸鱼倒是不错,比别家的咸上不少,可是盐放得足?”

这段时间以来,谢家人凡是炒菜,放的盐一直都很少,谢良臣曾问过谢正如今的盐价,确实是贵,普通人家大多都只能被迫吃饭时少放盐。

而他也问过原因,无外乎就是朝廷垄断,然后盐商和官府勾结,所以盐价就一直低不下去。

可是这种情况却对一种人例外,那就是沿海的渔民。

朝廷实行官盐制,寻常人不可随意贩卖,不过得了许可的商人却是能参与包括批发、运输、零售在内的各个阶段的。

只不过即便如此,盐价依然高企,要想奢侈的用盐仍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可是古代没有冷链运输,而沿海渔民几乎只能靠打渔为生,他们要想把鱼卖到更远的地方去,那就只能用盐腌渍。

因此,针对渔民,朝廷推出了针对性的“渔盐”。

所谓“渔盐”,即到了渔汛的时候,渔民们即可到指定的地方去缴纳船税,而相关机构则根据船只的大小分配渔盐,等渔民们捕鱼回来,他们再上报打了多少鱼,用了多少盐,然后再把没有用完的盐退回去。

可是所有的政策无论如何都是有漏洞的,只要有人想钻空子,怎么都是能钻的。

所以,有些渔民就会在打渔回来之后谎报渔获,然后再把渔盐私下贩卖。

即便一旦被抓到贩卖私盐,渔民们一样会被砍头,可是暴利使人铤而走险,所以朝廷虽抓的很严,可是这样干的人同样不少。

谢良臣刚才在地上看见的那些许白色粉末便是盐粒,那小贩在腰间悬挂水壶,想必是框中藏了盐,打的主意便是一旦遭遇查抄,便准备用水将藏在其中的盐毁去。

掌柜听见他说咸鱼,眼皮就是一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