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伯觉得自己教不了狗剩的时候,自己就会提的,再说等咱们狗剩去了镇上,村里人见他出息,肯定也会想着把孩子送到他那去,到时候咱们狗蛋也该读书了,大伯还能多个营生,可不是正好?”
最重要的是,之前他们一家到处去找竹荪蛋,村里也是有人瞧见了的,虽然每次他们问起来,自家都是含糊带过,可是要是现在他们突然有钱送儿子去上学了,可不就引人怀疑?
在儿子说的种植之法被鼓捣出来前,他们也就只能去竹林和地里找,要是多了竞争对手,可不就是自己挖坑往里跳?
谢石头被他娘子的智慧折服,也明白看来他就是家里最笨的人了,于是不再挣扎,一切都随妻子去安排。
事情也果如赵荷花所料,三年后,谢正便对谢良臣表示他教不了他了,让他再去寻名师。
三年的时间,谢良臣算是把四书五经都过了一遍,虽然说不上倒背如流,不过谢正随意抽取其中一篇,他也都能背诵串讲。
唯一不足的是,谢正自己对于经书中许多的深奥文意理解就不足,因此要再给谢良臣解释,就又要打个折扣。
所以,在下场之前,他得让谢良臣多与他人思辩,也要有学问更高的人来指点他。
见侄子有些不舍,谢正安慰道:“你也不必担心,镇上的孙秀才是你伯祖父当年的同窗,虽然只得了秀才功名,一直考举人不中,不过他临考的经验丰富,学问也算扎实,比起其他年轻的秀才更能花心思在教授学生上,你去了也不算耽误。”
“那大伯父可还要再考?”谢良臣想了想,又问道。
谢正闻言轻笑一声,脸上神色有些释然,道:“再看吧,如今你与明文一同去镇里读书,我也想着干脆要不办个私塾算了,左右弟妹她也找我说过好几回,说要把狗蛋也送我这里来,二叔他也说想叫良顺和良宏两个孙子认些字。”
谢良顺和谢良宏正是谢良臣的亲堂兄,两人如今一个12岁,一个9岁。
事实上平顶村近来想把孩子送给谢正教认字的不少。
一是他们看谢良臣已经很有些读书人的架势了,整个人气度也与之前大不相同,二是村民们的生活状况着实改善了不少。
原来自从县里回来之后,谢良臣便想着要如何将竹荪的菌丝培育出来。
他翻看了古人关于人工栽种蕈子的所有记录,又不断尝试《天工开物》里头那些培育农作物的方法,终于最后给他试了出来。
要培育菌丝,首先就要选种,而还未破土的竹荪蛋就是最好的原种材料,里头的孢子既多且活力很足。
不过要育种也不容易,要将竹荪蛋处理过后切块,并重新接种放回竹荪蛋的的斜面上,让其作为接种的培养基,并最终长出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