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不良臣(科举)> 不良臣(科举) 第29节

不良臣(科举) 第29节(5 / 5)

同样去参加府试的学子,以及几个商旅船客。

这些人基本上通过各自打扮就能分辨身份, 也因此,谢良臣他们刚一上船,船舱里几个书生模样的人便上来攀谈了。

等互通过姓名,原本只是因着礼数来打招呼的几人,听说谢良臣便是荣县去年县试的案首,态度一下就热情了不少。

一般来说, 县案首等到府试的时候,只要发挥正常,一般很少黜落, 而且对方既然能在这么多人里夺得第一名,那么学问肯定不差, 十有八九都是能过府试的,也就是说至少能得童生功名。

这样的人自然是值得结交的,于是几人通完姓名之后便一直与谢良臣闲谈,无非是谢兄平日看什么书, 怎么学的, 还有就是暗中较量一些学问。

这里他们比拼学问不是像科举一样问四书五经的内容, 而是作诗,比谁的文采更好。

几朝之前, 科举考试与现在并不一样,还会考诗赋, 而且比重不小, 可是到了后来随着朝代覆灭以及每个皇帝的想法不一样, 因此科举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科举最早还分明经科、明法科、明书科、进士科等等六科, 其中每科考试内容侧重点也并不一样,要选拔的人才也有特地的喜好和对应用途。

再之后,科举又经过几次改革,在沿袭了前面几朝的重儒家经典之外,各自删减了一些内容,而先唐时候的诗赋便被删减了去,现在主要考的是经义、杂文和策论。

而这三项分别又考学生的记诵、辞章,以及对政见时务的理解。

不过虽然现在科举不考诗赋了,但文人不会吟诗作赋,仍旧会被认为不够风雅,称不上才子,所以常常以文会友便是以作诗来评判对方是否与自己志趣相投。

谢良臣读书原本就不是因为有多喜欢儒家学说的这一套,不过是现实晋身需要而已,因此他虽然死命的学四书五经,也看其他相关书籍,不过却是当教辅看的。

他自己真正喜欢的反而是那些农书、工具书还有一些游记和山川地理之类的书籍。

因此,对于完全不考,纯粹用来装/逼用的诗赋,谢良臣虽知道韵律这回事,但着实菜得很。

那边几人让他作诗,谢良臣干脆直接摊手,“不瞒各位,我对诗赋一道无甚兴趣,也不爱作诗,现在要我做一首出来,恐怕只会贻笑大方,我便不献丑污浊各位尊耳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