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学、书学和算学之外,前头四院的监生们也表示,希望司业大人也能抽空去给他们上课,七学的学馆们轮流着来,不要厚此薄彼。
谢良臣本不想答应,不仅是因为朱大人自他出名后越加阴阳怪气,更因为他原本的重心也不在经书儒学上。
即便他读了十多年的四书五经,看了无数的书,但是谢良臣知道,儒学所倡导的温良恭俭让救不了后来的中原大地,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黑暗森林的竞争社会,唯有手中有利器才能不被欺负,才能成为胜者。
所以便是薛大人也极力邀请,谢良臣最后只应下了每月一次去太学讲经,其余时间则主要放在了律学等后三院这里。
在律学馆,谢良臣不断的强调法制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思想尽力传递给所有来听课的学生。
他们以后会成为刑部、大理寺的低阶官员,虽然看起来没有实权,但这些小吏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主官,再加上很多基础的工作都是他们在做,所以其实这些不起眼的小官最后所能发挥出的能量,比想象的要大。
至于算学,谢良臣在教《九章》的同时也开始引入新教材,也就是西方的算学。
算学的两位博士自从上次公开课之后,对谢良臣在算学上的造诣已经基本认可了,而且还时常找他探讨学问,等发现他还在学西洋的算学之后,更是佩服,说他学贯古今中外,三人几乎成了忘年交。
谢良臣对于与两个年纪能当他爷爷的长辈成为朋友这事,一开始还是觉得不太好,可是两人都是走学术范的,对这些虚礼根本不在意,否则也不会在他上任第一天就敢撅他的面子了。
对方不介意,谢良臣也无话可说,于是三人便常在一起研究各种算学难题,算是交流。
所以等他提出在算学里加入西方算学之后,两人不仅没有阻止,而且鼎力支持,谢良臣也适时推出了阿拉伯数字。
这是个数字并不难,比之汉语的壹、贰、叁更是有着天然的计算优势和书写优势,学生们初时还不太习惯,而等他们适应之后,无不对此办法称道,说不仅节约了笔墨而且计算效率大增。
汤一业的父亲在户部任职,他也把这种计数方式教给了他爹,还教了他爹如何用阿拉伯数字做加减乘除而不用再打算盘。
得了儿子传授取巧之道的汤父自此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户部工作的时候便悄悄在稿纸上用数字验算,速度比同僚们快了不止一倍。
然后某一天,他偷偷摸摸的行为被同僚发现了,在对方逼问之下,汤父便说出了自己的小妙招,只千叮万嘱对方不要泄露出去。
可开了头的事情就跟说出口的秘密一样,便是听秘密的人再如何赌咒发誓,最后的结果都是天下皆知。
所以整个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