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达到削弱对方的目的。
汉朝抗击匈奴,使用的便是此种策略。
在《汉书·匈奴传》里有如此记载:“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惰?,罢极苦之。”
“惰?”的意思,即胎未成之前便被迫堕下,要么则是胎死腹中。
所以即便在卫青之前,汉朝与匈奴对战多处下风,但是因为对方劫掠之后,汉朝也时时在春夏派骑兵深入草原对其骚扰,所以匈奴的人口一直不丰,初时还能随随便便集结几十万大军,等到后来,整个草原王庭已经是人烟稀少。
不过自南北朝之后,匈奴逐渐被同化融入中原,因此针对匈奴的这种骚扰便没有了,比如唐朝诗人刘禹锡,据说就有匈奴血统。
但是此种办法却未被摒弃,便如宋朝虽然武力不强,但是也常常会在春夏时节派兵袭扰蒙古,道理都是一样的。
许茂打算春夏时深入草原作战,虽有骚扰的意图在,不过据谢良臣得知,他应该不只是想骚扰对方,还想有所斩获,比如歼敌多少以及抓个什么王回来。
谢良臣是不赞同大规模深入敌后作战的,因为大融既没有汉朝兵力之强,也没有宋朝之富,可是既然作战计划已经定下,且十万人马已经开赴边关,那么他也只能与众人一道,力求最后取胜。
首先要进草原,最重要的就是马匹,毕竟是去对方大本营作战,对方又几乎都是骑兵。
在广袤的草原上,双方一旦短兵相接,对方不敌还可急速退走,他们要是骑兵太少,则连追击都难。
因此这段时间许茂一直让人在征调军马,已经凑了五千骑兵出来,除此之外,就是盔甲防护的问题。
上次真定攻城战,他们缴获了北桑不少物资,其中就有不少的铁甲,许茂已经命人将其分发给了五千骑兵,现在他们也算是铁骑了。
不过谢良臣对于许茂让士兵只带赶路时的干粮,而不带储备粮还是有点担心。
他倒是明白对方的用意,即带辎重行动不便,不够灵活,所以不如直接抢对方的粮食。
此法的确不错,但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们得取胜。
请功的折子已经被加急送往了京中,谢良臣想到三个月后便要出兵,恐此战有失,还是打算先与许茂商量一下。
“将军,谢大人来了。”小兵将他领入房中便退了下去,许茂也适时放下了手中的兵书。
现在他对谢良臣已经有所改观,不过还是提防着他要干涉军务,因此见他私下来找自己,许茂难免警惕。
“不知谢大人来找老夫有何要事。”
谢良臣也没绕弯子,而是直接开口道:“我来找老将军谈进军一事。”
怕他要自己放弃进攻,许茂率先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