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不良臣(科举)> 不良臣(科举) 第109节

不良臣(科举) 第109节(5 / 5)

但是如今各地来报考的人却已经接近两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手工艺人子弟出身,还有一些屡试不中的童生秀才也打算来试试运气。

看过了馆舍,都无问题,谢良臣便由李广深引着去了后面办公的地方,去看即将下发的考卷。

这次招生的入学考试考题并不难,主要都是逻辑题,对文辞要求不高,而且各专业的题目也都十分接地气。

比如原材料加工专业的考卷,开篇就提问了各种作物的特性,其实就是要考学生是否能分辨作物,了解其特性,毕竟要想将作物的附加值开发出来,至少不能五谷不分吧?

再说纺织,这上头就问了考生们认为除了丝绸之外还有何物能织布,以及如何织就等等。

除此之外,各科卷子上还都出了基础的算学逻辑题,出题的方式为举实例,有点像前世的应用题,这是谢良臣在国子监时经常出的,显然李广深学以致用了。

谢良臣放下试卷,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李大人果然用心。”

李广深闻言朝他躬了躬身,自谦道:“大人过奖了,替朝廷选拔人才,下官不敢马虎。”

学馆、试卷均无误,新学的入学考试也即将开始。

谢良臣作为推动新学的第一人,便在考试当日致了辞,同时还写了幅字作为校训,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出自孟子,只不过孟子肺腑之言,却终究被一些人拿来当做了装裱的门面之词,民为贵,君为轻这种说法,已经渐渐流于表面,而无实际意义。

谢良臣现在把它写出来当做校训,就立在学馆的大门外,也希望能就此唤醒一些人对这句话的真正理解。

三日后,新学的入学考试完成,新生们即将开始入学读书,谢良臣也该回京了。

不过就在他还未离开徐州衙门时,先有快马赶到,带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谢良臣的祖父和祖母于十日前相继病故。

谢安如今已将近七十岁年纪,孙氏也不小了,两人在这时去世虽算不上喜丧,但在古代也能称一句长寿。

只是谢良臣乍听这个消息,心中还是一阵发冷。

旁边的李广深听到这消息也是一愣,然后下意识的就转头看向谢良臣。

祖父母去世,按律官员是要去官守丧的,除了一些边关守将因为情况特殊不用守丧之外,其余文臣少有能幸免,除非皇帝不准。

若是谢良臣此次辞官归乡,三年后朝廷是何模样就不好说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