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尧舜起,历来华夏民族都是由能者统领,若是任凭国中一盘散沙,愚兄以为恐怕并不是什么好事。”最后唐于成想了想,审慎开口道。
“子孟说得有理。”谢良臣点点头。
“若是每位皇帝都如尧舜、成康一般,那我自是无话可说。但是纵观历史,历朝历代贤君与庸君、昏君、暴君相比,可说寥寥无几,甚至在遇贤君时,底层百姓过得也只不过比乞丐好一点而已,若遇君主不贤,则多酿惨绝人寰之祸事,朝代轮替数千年,此事皆未得改变。”
“那如子岳所言,又该当如何?”唐于成又问。
既要有人集权统领全国事务,又要代代贤良,这恐怕就是神仙来了也做不到。
祝明源也反应过来,而且他刚才也想清楚了,若按他私心所想,他自认为如果非要在君主、臣民间选一个,他最后应该会选臣民。
只不过还是一样的原因,他不认为有什么办法能让皇权的接替者不出庸碌之君,所以也一瞬不瞬的看着谢良臣。
谢良臣见他们困惑的看着自己,便把以内阁替代皇权,令其慢慢只具有象征意义而不具备实际参与政事的计划说了。
在他的打算里,内阁在未来肯定是要继续扩容的,如今的六部也太过笼统,说到底处理朝中事务只此六位高官,权利也着实大了些。
他打算将目前的六部再次进行细分,如户部就可再分成专管农事的农业部和管理税收的财务部。
除此之外,工部也可以再分水利、道路建设、工业发展等等部门,同时还要增加商部和学部,以及专门处理民事的部门。
如此一来,原本集中在几人手中的权利就会被进一步分散,对于处理国家事务不仅更有效率,而且很多事也不再是一言堂。
至于统领全局的问题,这点也不难解决,在将各部划分之后,又可另各部各司组织成立如内阁一样的扩大会议,推选出丞相总领全局。
听他说到这儿,唐于成和祝明源皆双眼发亮。
只是激动过后又不免皱眉:“这丞相既是大权在握,自然可以通过运作让这位置也代代相传,如此不是殊途同归了吗?”
谢良臣早料到他们会这样说,于是笑道:“自然不能这样,既然定了由底下各部、各司的所有官员推举,那么当然就得规定任期,同时在律令中明确规定若有人敢以家族擅专,处理政事无能,损害国家利益,自然是立刻弹劾去职。”
听他说律令条款,祝明源下意识就脱口而出道:“可是如今《大融律》中并没有......”
见谢良臣笑盈盈的看着他,祝明源自己说到这儿也住了口。
是了,既然谢良臣已经考虑到了这一步,那么自然如今的律令也得全改,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