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送您先回去吧。”
张太后唯恐后面找着找着,她那弟弟惊恐之下就动了刀兵真成了一个刺驾反贼。
“崔驸马,永康是我自小看着带大的啊。”她哀求着,“无论如何要告诉他,陛下已查明真相,鹤龄只是被那贱仆蒙蔽啊。我就在这里等着,找到他之后,若是他不信,我便亲自过去告诉他。万万不能动武,万万不能啊!”
“銮驾岂可久居于此?太后勿忧,陛下嘱咐过臣,不会伤着侯爷的。”
张太后眼泪都掉下来了:她怕形势不明之下,那蠢货会动武,甚至会害怕受刑自尽啊。
“岱屏,你一定要帮帮我。我还有几处皇庄,回头都可以赐给永康……”
“太后,臣岂会不尽心办事?何以至此?”崔元头都是大的,“陛下是仁孝明君,若真要不管不顾,又何须如此来请侯爷回京?请太后勿忧,正旦节前,必觅得侯爷安然归来。”
“菩萨保佑,菩萨保佑……”张太后又能有什么办法?
在这天寒地冻的宫外行驾中,昨夜这一路的颠簸担心,今夜及明天开始之后的提醒吊胆,她注定是要受着了。
但那又有什么办法?那是她的亲弟弟。
那把火真的是那蠢货放的,那又有什么办法?
皇帝能那样说,张太后已经无法再苛求什么。没有张鹤龄给了那贱仆联络的印信腰牌,那贱仆怎么可能把消息传到宫里面?
张太后是知道这一点的,说不定和袁金生一起被查的那一批宫女太监里,有人早就招供了。
若是张鹤龄毫不知情,他再蠢也知道早点把那贱仆杀了!
以张太后有限的智力,她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很多微妙。
她只知道皇帝必定很有把握,觉得只有自己来了,那蠢货才敢信,而不会拼死拒捕逃亡。
造孽啊!
以后自己也好,两个兄弟也都,都只是待宰鸡子了——如果皇帝愿意的话。
崔元其实已经收到了午前从北京快马赶到这里的消息。
他知道张鹤龄躲在哪。
但命令是让郭勋去把他逮回来。
又不是在京城里,没多少人看到官兵对寿宁侯大动刀兵不是?
作为左军掌事,作为参与国策会议之武臣,作为本应赴东南剿匪的“总兵官”,崔元派人把将令及沿途关防送了过去。
但郭勋不会红了眼,真把张鹤龄当功劳斩了吧?
张太后都这样了,张鹤龄都有这样的把柄了,以后都是合适时候任陛下处置的。
好歹在御书房呆了一个多月,要有点长进,知道分寸啊!
锦衣卫诏狱里,方沐贤所受的优待终于不见了。
而他那些“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