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消息哀家可没少听闻。
想来诸位大臣应该也有所耳闻。
三万多士兵进了京,一个个要是不受约束,还像以前那样侵扰百姓,这让百姓如何看待他们,又如何看待我们?
所以安国公有功,是该赏。
但这么多大军绝对不能进城。
故而哀家打算稍微折中一下,户部将这次赏赐准备的银子提前准备好,今天晚上就连夜派人押送这些银子,和户部的空白任命状,去迎接安国公大军。
在什么地方把他们堵住。
谷裳
就在什么地方直接犒赏大军。
另外有功之臣的加恩也都顺带着一并进行,同时用户部空白的任命状,任命部分此次足以升到八品校尉的士兵。
将他们任命为县尉,允许他们带领部分士兵回家担任他们老家的县尉,负责地方安危,以及管辖所有衙役之流。
另外巡检参将都司之类的职位。
也都可以按照他们此次得到犒赏之后的军中级别,分别任命,让他们立刻带领手下的亲信即刻上任,不得延误。
剩下级别低的特许他们归乡。
总之就一点,能打发走多少就打发走多少,吏部尚书能明白我的意思吧。
到了那儿记得随时飞鸽传书,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安国公不太愿意,心里有什么想法的话,哀家也好及时知道,免得让安国公再生出误会。
至于安国公的具体赏赐。
那就升爵吧,升为郡王,另外再按照规矩册封其母亲及妻子,同时替他保留安国公的爵位,允许他立两个世子。
一个是郡王世子。
一个是安国公世子。
如此赏赐,哀家觉得已然不错,诸位呢,如果没意见,那就这么办吧。”
对方毕竟并没有明目张胆的直接撕破脸起兵造反,所以丁云自然也不好太过苛刻,因此只能尽可能的让文武百官们都满意,尽量中庸的去处理这件事。
对于丁云的提议,文官们大多都是瞬间便明白了丁云的意思,吏部尚书更是不由瞳孔一亮,面露惊喜,知道丁云这是在分化安国公带回来的三万士兵。
不用想也知道安国公带回来的这三万士兵,绝对是他手下精锐中的精锐。
但一旦丁云的想法顺利执行。
同时安国公又不敢立刻撕破脸。
当场起兵的话。
那他这三万士兵就基本算是废了大半,毕竟丁云可是想让吏部去把那些个达到一定职位的士兵们,全部都任命为全国各地的官员的,能当官,又有几个还愿意继续冒着生命危险外出打仗呢。
同时谁又不想富贵还乡?
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