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充沛,利于水运。
虽然,南阳各县的常平仓大都是一万石,部分大县达到了两万石,但足足有二十六个县,加起来至少有二十六万石粮草,即便只抽取一半粮草,也足足有十三万石之多。
张辽先以小股兵力进入并州,占据要害地势后,再行逐渐派兵进入,拖至秋收不成问题,如此一来,粮草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这样既不会耽误南阳、豫州、徐州的正常运转,同样不会耽误张辽的进攻,简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皇帝当的越久,刘辨越是能感觉到这句话的正确性:大国之间的竞争,绝非仅仅是军备上的竞争,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当军备达到一定程度,制约你实力发挥的,往往便是道路、桥梁、通信、粮饷,甚至是更加细微的一些东西。
“好。”
“我找荀或合计一下。”
刘辨在心里答应一声,旋即大声呼喊:“来人。”
朱彤推门而入,欠身拱手:“陛下。”
“速速唤荀或过来,朕有要事与之相商。”
“喏。”
没一会儿。
荀或匆匆赶来文德殿。
此刻,刘辨已经来到一旁的沙盘,盯着上面的并州,极其入神。
荀或赶忙迎上来,欠身拱手道:“陛下。”
刘辨摆手示意其不必多礼,没有废话,直奔主题:“若是朕现在准备对并州用兵,你能筹措出多少粮草?”
荀或又何尝不知目前的局势,袁隗的行动速度太快,远远超出了南阳的预料,自家皇帝陛下是肯定要出手的。
因此,对于皇帝陛下的问题,荀或已然有了心理准备:“实不相瞒,臣方才正在合计,想来筹措出五十万石粮草,应该不成问题。”
“五十万石?”
刘辨不由愣怔,勐然扭头,瞥向荀或:“怎么会这么多?”
荀或拱手,忙不迭解释:“各地的常平仓可以调动八成粮草,总计二十五万石,其余粮草是臣平日里省出来的。”
“啊?”
刘辨惊诧不已:“莫非,你没有按照咱们年前制定的计划施行?”
荀或摇摇头:“陛下放心,各乡计划尽皆完备,只是陛下素来大方,对于粮草、资金的使用不拘小节,臣自然需要细化,配合子敬一起,尽可能为朝廷节省开支。”
“比如,去年南阳水网开挖、军队冬衣筹备、百姓新式房屋建造,以及今年的造船厂、铝合金厂等,尽皆可以省下一笔开支。”
“此外,鲁肃将徐州的糜家收编入了朝廷,利用其原有的商业网络,将朝廷生产的纸张、玻璃等,销往冀州、扬州、幽州、兖州等地,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