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王故意放出来,以安各大士族子弟之心,为将来的选官提前做准备。
“没错!”
邓同肯定地点点头:“的确是《求贤令》,而非《举贤令》。”
邓勋闻言,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好一个弘农王,当真好手段呐。”
邓同又何尝不明白这其中深意:“家主,不管怎样,有芝儿在新朝中,咱们邓家总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至于庙堂如何,邓家不是没有机会。”
邓勋缓缓点头,因此越加感慨弘农王的手段。
他会竭尽全力打压世族,平衡诸多力量,但却不会让你半点希望没有,这种方寸的把握,简直是老辣之极。
“此事便由你来负责吧。”
邓勋甚至懒得再管这些事情,只是稍加叮嘱两句:“虽然希望渺茫,但还是要竭尽全力,如今天下人都在盯着新朝,再没有比这更公平的机会了。”
邓同欠身拱手:“喏。”
*****
宛城。
喧嚣的街道,车水马龙。
在那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一支车队缓缓从窗前驶过。
街道旁的酒肆三楼,靠窗的位置,正有两个高冠博带的年轻人并排而列。
这二人的相貌,至少八分相似,只是在个头上,稍有出入。
“已经是第六批竹简了。”
个头稍微大些的男子,捻须澹笑道:“二弟,你猜得没错,弘农王选官一定会是大范围的考核,从中择选优秀人才。”
“兄长。”
个头稍次的男孩,抬头笑了笑:“这可是你的强项啊,十二岁那年便被任命为童子郎,如今学问更深,一定可以拔得头筹。”
大汉通过举孝廉途径想要踏上仕途,需要考核他们对于经学的掌握程度,其中较为年幼者会被任命为童子郎。
“父亲这回可以放心了。”
男孩会心地笑着,脸上遮掩不住的喜悦:“咱们河内司马家在新朝,必可占有一席之地,不论如何,皆胜券在握。”
没错。
窗前的这二人来自河内温县司马家。
个头稍大者,乃是长兄司马朗;
稍次者,乃是二弟司马懿。
“你小子”
司马朗瞥了眼弟弟,轻声道:“可别跟我耍心眼啊,父亲说了,让咱们俩一起来,你虽只有十二岁,但却比兄长当年还要强,必可通过考核。”
可是
司马懿却是摇了摇头:“兄长,小弟尚且年幼,还需要多多学习,这次就不跟着参合了,你好生准备,只要你进入新朝,父亲便不会怪罪于我。”
司马朗皱着眉,略显生气地道:“既然已经来了,为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