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一开始,高仙芝先发制人,利用蒙古、突厥骑兵的轻视心理,打算先发制人,率先打开局面,而且高仙芝的眼光凌厉,看出了蒙古、突厥联军的破绽。
蒙古、突厥联军兵力较少,反而骄傲,未必没有击败蒙古、突厥联军的机会。
只要找到对方联军的破绽,那么高仙芝就可以顺利取得战果。
实际上,高仙芝也放手一搏!
赢了,他可以名扬天下,万里觅封侯!
输了,大不了马革裹尸,除了他高仙芝,其余五万人都不是汉帝国的兵力,西域都护府表面上也不见得有什么损失。
所以,高仙芝带着五万骑兵孤注一掷,攻打哲别的侧翼!
哲别的统帅能力不及速不台,被高仙芝和双靡侯猛然夹击,一时间无法控制军队,处于守势。
贵霜王见左军面对哲别,竟然有取胜的趋势,不由大喜,命令中军、右军进一步攻击,有压制蒙古、突厥联军的趋势。
贵霜帝国的铁甲骑兵发起冲击,战马猛突对面的中军,想要从中路突破,讨取窝阔台的首级。
贵霜王也知道,只要击斩窝阔台,蒙古、突厥联军肯定会因为群龙无首而撤军。
即使还有一个拖雷可以继承窝阔台的事业,蒙古、突厥势力一时半会也无法协调内部的利益,至少可以获得一两年的平静。
贵霜帝国铁甲骑兵在千夫长的统帅下,凶猛地冲击以重步兵为主的中坚。
从金帐汗国到来的拔都统帅重甲步兵,画地为牢,一昧死守。
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他的任务就是稳固中军,等待速不台和哲别取得突破。
哲别这边因为高仙芝勇敢的尝试,处于劣势,而速不台的骑兵却猛攻高附侯、休密侯的15万大军,处于攻势。
速不台这种级别的骑将,远非高附侯、休密侯可以抵挡。
拖雷派系的蒙哥、忽必烈,还有汉人攻城将领郭侃等在内的伊利汗国将领,则站在战场的另一处山丘之上,冷漠地俯视整个战场,仿佛置身事外。
铁木真、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阵亡,蒙古帝国分裂成为三子窝阔台的中亚派系,四子拖雷的西亚派系。
蒙古帝国的元老大将们也分别投靠两个派系。
目前来说,窝阔台因为铁木真指定的缘故,成为蒙古帝国第二任大汗,拖雷也支持窝阔台,两个人实际上是合作的关系。
他们也不得不合作。
《领主》里,强大的君主可不只是他们两人。
汉帝国、马其顿、印度莫卧儿、罗马、合众国、沙俄、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波斯、阿拉伯、奥斯曼帝国等等,都有能力与他们交锋。
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