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太平盛世,朝野平定,边疆安宁,内无忧外无患,家家老百姓的米缸都是满的,梁上挂着丰年足月的腊肉鸡豚。人人都知道这天下来之不易,前朝君王昏庸无道,暴虐无度,百姓苦不堪言。而当今的皇帝,却是个仁德之君,性情温和,登基之后改国号为懿,大赦天下,减税一年,天下寒士俱欢颜。而但凡知晓国事的人,就知道这天下并非皇帝一人打下来的。皇帝虽为嫡长子,被立为太子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能在深宫众人虎视眈眈的尔虞我诈之下,顺利的登基继位,离不了康靖王爷的大力相助。康靖王爷是皇帝的三弟,虽然不是一母所生,却亲如同胞。三王爷的性情与皇帝不同,他有心计,有城府,有耐心,他也冷酷无情,残暴凉薄,当初为了助皇帝登基,年纪轻轻,手上就沾了无数人的鲜血,改朝换代之后,菜市口的地皮更是被血水染红了一层又一层。皇帝如今能稳坐龙椅,离不开三王爷的鼎力相助。所以三王爷的封地也是众皇戚之间最好最大的的,太和、长平这一带都归属于他,土壤富饶肥沃,城镇繁荣昌盛,与京城相比不分上下。顶顶重要的是,三王爷的封地就临近京城,几乎与京城接壤。这在史官看来简直是大忌讳,王爷的封地挨着京城的边,万一哪天起兵造反,岂不是坏了大事。然而皇帝不介意,只是说挨得近些,能够常常见到三弟,心里熨贴。这样兄友弟恭,在皇家难得一见,臣子们也无话可说,其实也不敢说。皇帝仁慈,不会过多责怪他们,但万一让那个脾性不好的三王爷听见了一言半语,恐怕他们就要吃苦头,掉脑袋了。这些朝政,寻常百姓是不关心的,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家的米缸满不满,儿子能不能娶妻生子。而还未及冠的苏三对这些也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自己钱袋里刚到手还没捂热的十几个铜子。苏三家不住在都城,他生长于一个无名小县,这次只身来都城,也只是为了寻点儿活计,挣点儿零花钱。他刚刚在一家米店当了半天的伙计,扛了几十袋大米之后,终于是得了掌柜的些许赏钱,正寻思去哪儿买点儿好吃的,然后再到谁家房顶上睡个午觉。想到这儿,苏三就困了,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自顾自的拐进了一条小巷子里。他是走了,却没注意到有人在默默地注视着他。街角停着一辆典雅低调的马车,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