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霜霜第一次吃到灌汤包的时候简直惊为天人。区别于肉包的皮厚馅多、灌汤包的皮儿薄如蝉翼,晶莹剔透的一咬即化,最令人惊奇的是汤汁和面食的融合,一口下去浓郁鲜香的汤汁瞬间充盈口腔,饱满充实的肉馅在热气腾腾的汤汁中将肉香味发挥到极致......吃过一次后她就彻底爱上了,为了学这道吃食,她和师父在江南一带呆了一个多月,而她也磨了老板一个月,在做了一个月的免费劳力后,店老板终于看在她师父帮忙赶走地痞的面子上,松口传给了她。好吃,就意味着麻烦。灌汤包子用料相当考究,制作极为精细,需要用韧性好的精面、猪后腿精肉为馅心、猪皮做肉皮冻,可以说从皮到馅到形成汤汁儿的肉皮冻没有一处不讲究的。不过,和一般正统出身的宫廷御厨不同,顾霜霜是实打实的在天南地北游历中自成一派的民间大厨,她在吃食这一块可以说是相当随心随意,甚至可以称得上创新。原汁原味儿的灌汤包基本是用面粉、猪肉、葱姜蒜作为原料,不爱吃姜蒜的顾霜霜去除了姜蒜重新在这个基础上做了改良,加入了笋丁和菌菇提鲜增甜,同时能丰富口感的层次。跟系统拿好食材后,顾霜霜来到了她的大厨房,一进厨房,就跟回家一样亲切,熟练的在灶台下生好火后,开始烧热水备用。等待的同时她也不闲着,抽出随身携带的菜刀,把拿上来的一只小肥猪摆好在菜板上后,手起刀落间,猪后腿精肉和猪肚皮上的肉皮就已经被平整分割好,随着当当当当节奏感十足的切菜声,没一会肉馅就剁好了。吃灌汤包讲究汤汁第一位,肉馅次之,其后才是薄皮,而这汤汁的关键,就在于肉皮冻。顾霜霜先是把猪皮的油脂刮净,余毛剔净,然后把它倒在已经烧好热水的铁锅里,煮上三五分钟后,捞出来拔凉切成细条,然后放在蒸盘里倒入了适量开水、料酒、八角、桂皮、葱段、姜片,等大气蒸上一个时辰后,又把蒸好的猪皮汤里的杂物捞了出来,等到汤里放入盐再次烧开,中火收汁到浓稠,撇净浮沫,倒在盘子里,做完这些,顾霜霜又去冰窖里取来冰块冷却结冻。然后,顾霜霜开始和面,把鸡蛋,食用油和食盐等调味料和在面粉里后,倒入少量的清水搅拌均匀,然后把它揉成团到不粘手不粘盆的程度,放在一旁醒面。等待的功夫,接着调馅,先是把竹笋和香菇泡发,等笋干泡大后放进锅里柱上几分钟变软捞出切成笋丁,泡好的香菇也切成丁,然后倒入食油,酱油,鸡精开始翻炒两分钟,这样做出来的馅料更香,最后再和猪肉搅拌在一起,加入香葱,食油,食盐,酱油,鸡精,一点糖提鲜,然后顺着同一个方向搅拌把馅料黏在一起,馅料就完成了。这时候肉皮冻也已经冻成透明状,切成小丁后放进肉馅一起,把醒好的面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接着把它擀成薄至半透明状的面皮就好了。如果是做跟食物不相干的事情,这么麻烦的事情顾霜霜是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