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易,你会喜欢我的画吗?”“当然了。”“那我把这幅画送给你吧。”这是蒋睦言第一次鼓起勇气把自己的画送给时易时两人的对话。那会儿天色已经不早了,蒋睦言在赠送完画之后就要回家了。他走出两步,又回过头来,很郑重地对时易说:“以后,我的画都只送给你。”这无异于是时易听到过的最动听的情话。即便到现在,时易回想起那天蒋睦言对他说的话,也还是会听到自己心脏剧烈跳动的声响。“蒋睦言……”时易刚要说什么,电话铃声响了。是方琳打来的。“时总,出事了。”有人匿名举报蒋睦言违法犯罪,间谍罪。时易抽了一张纸巾,递给正在等他说话的蒋睦言,让他先擦嘴,自己则起身到一旁去听方琳汇报情况。就在刚刚,有人发长文举报蒋睦言私通外国间谍。举报信洋洋洒洒一万字,写得有板有眼,列举出各项“罪证”,甚至还附上了照片佐证。两张照片,一张照片里是一对外国夫妇,另外一张则是蒋睦言和一个五六岁的外国小男孩儿,正坐在台阶上吃面包。文字说明详细地陈述了这一对夫妻的犯罪证据。底下有人评论:【我作证,这对夫妻就是在我们这栋写字楼里上班的,他们被抓时正好是早上上班时间,当时很多人都看见了。】举报信上说蒋睦言跟这对间谍夫妻来往密切,还时常帮助他们照看孩子。不用说,孩子肯定就是照片上的那个。时易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他是不相信蒋睦言会做这样的事情,但是……蒋睦言又确实很容易被骗。时易点开那张照片,一点点放大,直放大到屏幕上只有一个蒋睦言。照片里的蒋睦言看着情绪不高,但也还是把面包分了一半给小孩儿。方琳:“现在怎么办?”这件事情非常棘手,方琳不得不谨慎做判断。如果贸然插手,处理不好,时易很有可能也会受到牵连,卷进这件事当中。到时候就算是想帮忙,恐怕也无能为力了。时易当然知道这件事的严重程度。可是对于公众人物而言,反向舆论跟法庭定罪的杀伤力不相上下。法律上讲究谁主张谁举证,但是网络世界却完全相反,被质疑,你就要立刻拿出充分的证据去证明自己的清白。不然三人成虎,积毁销骨。“你以公司的名义发通告,澄清这件事。”“……”方琳犹豫片刻,不得不说:“言言他没签公司,是可以以他自己的名义发通告的,而且,就目前的情势看……”“你通知人力资源部门,准备一份合同,待会儿我带蒋睦言去公司签约。”方琳吃惊道:“现在?”方琳是个职业经纪人,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时,她首先就要考虑如何将事情固定在可控范围内,并且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有可能产生的损失。这是方琳的工作,必要时有取舍,她必须要这样做。但是时易不一样,他从来没有面对过“必须要怎样”的处境,他也不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