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出几分风骨了。就是还是太慢了。何文静提笔写了半天,手边也不过多了几页纸,他觉得要是能给他一支钢笔,他肯定能写出比这多一倍的字来。还是得想办法提高写字速度才行。=====傍晚散馆,何文静收拾好书箱,就对张茂林和陈运年说明日上午想去县城的书店看看,想找找看有没有抄书的活干,问他们两人去不去。张茂林举着双手冲他摇了摇:“你看我背书的时间都不够用,要是再去花时间抄书,那我以后估计得天天挨打,还是不去了。”何文静又看陈运年,就见他也摇了摇头。那他只好自己去了。何文静选的书店就是城南的那家,掌柜姓李,他后来买笔墨纸砚也去过很多次,跟老板也算混了个脸熟。这家书店地理位置好,靠近官学和明心书院,因此前来买书的学子很多。不过同样,也有很多跟何文静一样来接抄书的活的书生。何文静来抄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以后每年卖酒能有两百两银子的收入,可是他还是觉得不能靠这个坐吃山空,以后要赶考的路费还有家中的花费肯定会逐渐多起来,因此他还是得继续赚钱。再就是,他觉得这算是唯一一个既能赚钱,又能同时兼顾学业的活了,而且他现在迫切需要提高写字的速度,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快的了。“李掌柜好。”何文静进门后就跟掌柜的打了声招呼。李掌柜看清是是经常来店里的客人,也热情的回应:“小公子好,今天来是想买些什么呢?”说着就准备叫小二来带他去挑东西。何文静赶忙拦住他,开口道:“掌柜别急,今天我不是来买东西的,我是想问问,掌柜的店中可需要抄书?如果需要,价钱是怎么算的?”李掌柜听他并不是来买书的,脸上笑容也不变,听罢就看着他道:“那就要看小公子是准备抄什么样的书,还有书法笔迹怎么样了。”说着就从旁边的架子上拿了几本书递给何文静,然后继续说每本的价格。“像《三字经》等蒙学书籍,我们这边抄书的学子,只要书法尚可,字迹清楚,没有涂改,每本是五十文,而除了蒙学之外的书籍,每本书千字八十文到到一百文。不过蒙学书卖的数量更多,而且很多学子根本不用照抄,默写即可,所以抄书的速度也比其他书籍快些。”价格却是不算高,不过也正常。自从前朝把印刷术发明出来后,书本的价格就降了下来,不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