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拜师(2 / 3)

书,要不要先走呢?他摸摸肚子,用脑子时肚子饿得很快,现在又已经临近中午了,本来他也带了两个饼来,就是怕考得太晚带的,不过现在既然提前了,那他也不想吃饼了。高调就高调吧。何文静将桌上的笔墨纸砚收好,然后就在监考官的灼灼目光之下交了卷子。临到出门,他还感觉到背后有好几道向他射来的目光。出了书院大门,何文静觉得一身轻松,他先去一个卖馄饨的小摊子吃了午饭,接着就又去了书店。跟掌柜打过招呼后,何文静就开始在前面的一排书架上浏览起来。四书五经他已经过完,现在正在学的是春秋里的《公羊传》和《谷梁传》,而且除了这两本书,他也想再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扩大知识面的书籍。就像今天明心书院的考试,里面就有史学的内容。不过对于其他杂学的内容,何文静对自己的要求没那么深,只要做到熟读了解就行,至于能否像四书五经那样倒背如流他并不强求,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何文静拿了“子学”的几本书和诗赋合集之外,就没再拿其他的书,等出成绩的这几天,他就准备先看这些书了。虽然这次明心书院没有考诗赋和杂文,可是正式的科举考试是要考的,尤其作诗还是他的弱项。要说怎么个弱法呢?也不是说作不出来诗,就是作的诗干巴巴的,没什么灵气。作诗的基本要求是平仄相对,句子整齐,这他都能做到,就是在辞藻上比较欠缺,一看就中规中矩,没什么文采。更不像有的诗人,用词出其不意,让人读起来觉得韵味深长,意境悠远。如果要做个比喻的话,那些才子作出来的诗就像是私人订制,而他的就是流水线上比着尺寸做出来的。这也是源于他的学习方法。何文在刚开始作诗时,给自己做了一本如何写诗的方法集,里面分类列举了写人的,写景的,咏志的,抒发情怀的等等类型诗的作法,跟解数学题似的。为了改善这个情况,他现在拿的就是一些有名才子出的诗集,准备拿回去抄录,然后经常诵读,试试能不能培养出一点语感来。====月末的倒数第二天是出录取名单的时间,何文静给方氏说了声后,就去了明心书院的外墙上看了名单。此时明心书院外也站了几个书生,正在相互低声讨论着什么,何文静绕过几人,走到前头一看,就见红纸黑字的入学通知上第一行就写着:一等录取学子:柳溪何文静。除此之外倒是没有一等录取的人了,下面又列了几个人的人名之后,这名单就算完了,这次总共有六人入选,而且三等成绩的就有四人,然后再下面就是一些学子的入学注意事项。何文静仔细阅读下面的入学通知,就发现他们这里还可以住校学习,而且住宿费也不算高,每个月三百文。名单下面零零碎碎的又写了一些注意事项,何文静大概扫了一眼,觉得跟现代的入学通知差不多,况且自己能带的基本也都会带上,就准备回家了。却不想在转身前,在文末又看到了一行小字,让他停住了脚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