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上言之的。
荀爽站出来发言,只是一个开始。
紧接着,五官中郎将陈纪也站了出来,亦是发声支持荀爽。
颍川陈氏,和荀氏一样,亦属天下望族,而陈纪身上更是有着‘三君’的光环。
汉时,士族大家互相标榜,彼此互相捧赞,多有八俊八顾八厨八及之称谓,并赠之以不同的人,就好比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名号,已经被不同批次的人用过了,同一时代都不止八人。
东面有八俊,西面也可能也冒出来八个互相标榜为八俊的人,分不清谁是真品谁是赝品……
但能被标榜为‘三君’这个称号的,却只有两波。
一波是窦武、刘淑、陈蕃,一波是陈寔及其二子陈纪、陈谌。
三君之称,极著高名。
荀爽和陈纪这两个人站了出来,基本就等于代表了整个颍川士族的意见。
董卓气的牙牙痒,偏偏还不好杀人,因为偏巧这两个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杀他们等于抽自己耳光。
当时,董卓想示意宣布散朝,但雒阳的士大夫名流显然还不打算放过他。
被董卓一手提拔的蔡邕也站了出来请董卓立两京,不要废雒阳宗庙。
同时,蔡邕还向董卓提供了一份表册。
那上面洋洋洒洒的列举了近百个各州名士,皆反对废除雒阳宗庙,而这百人之名,也代表了一个巨大的名流团体。
那里有刚刚被罢官不久的卢植、注释与著书达几百余万言、创立了“郑学“的郑玄、名士管宁、尚书郎华歆……等等。
董卓一听这些名字,就知道这一系列人都是由一向与自己不合的卢植撺掇起来串联的,他们代表的是马融一系。
基本上都是马融一派学子。
令董卓头疼的是,马融一派多居关西。
那是他马上要迁去的要地啊……
马融钻研经学,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弟子大多皆是关西人士,很多人就在长安附近,他们代表的是一连串的关西经学名士学者集团,其所在正是在董卓的大后方。
董卓马上就要迁都关中了,这些人是他进入长安后,维持地方统治的政治枷锁,他目前还不能擅杀。
而紧接着,尚有能够代表并州士族门阀一系的太原王氏的王允也要出来说话……
甚至连清河崔氏的上陈也有。
这一下,董卓知道事情大条了。
这是天下士大夫名流借机对他做出的政治反击,不由他不妥协。
除非他把朝中所有士大夫代表全都处死……
但真的可行么?
董卓心中憋气,他把这笔账全都算到了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