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空间中,
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可以是相互统一的,这是相对论的一个基本概念,
而在这样的概念中,杨勐慢慢的为飞船增添着一些防御装置,
此时,他距离的那个未知的星系也只剩下三天的路程,
飞船依旧没有减速,
只是稍稍的调整了一下角度从那个未知星系的边缘划过,
因为未知信息的总体质量远小于恒星,
在如此近的距离下,杨勐用肉眼望向未知星系的方向,什么都无法看到。
前方依旧是绚丽的银河系背景图,彷佛什么都不存在。
对于这种情况杨勐十分清楚,
这便是人眼的局限性,
虽说人类更喜欢用肉眼去观察整个宇宙,期望能看到无与伦比的美景,
可人类能看到的可见光,只是整个光谱中,很窄的一段,
真正的天文研究,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依赖的是视野更广的射电天文观测技术,
可即使用上射电技术,
在这种技术出现的早期,人类依旧无法看到,射电技术所拍到的图像,
这种技术,最终呈现在人类面前是犹如心电图一样的波段,
面对这样枯燥的数据,非专业的天文学者往往很容易失去兴趣,
转而去看那能呈现美丽星河的光学天文望远镜。
所幸,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
就算是射电天文望远镜传回的数据,也能被计算机模拟出来,并变成可视的图像。
而此时,
对未知星系的探测数据,经过由小尹处理后,一个可视化的星系出现在了杨勐的面前,
在星系的中心,有着一个整体呈现黑色,但身上又有一些暗红色条纹的星球。
而看到图中那红黑色的星球,以及这颗星球的各种观测数据后,杨勐心道一声:
「果然是褐矮星!」
虽然小尹处理过的图像上,前方的褐矮星呈现红黑色。
但杨勐清楚,这颗星球并不发光,
之所以出现红色,还是探测器利用红外波段探测到的数据,
就像人类的体温在36到37度之间,但用肉眼观察人类自身并不发光,
可若是用上红外热成像仪,
调整好红外热成像仪器的背景温度参数后,
便能很明显的看到因为体温的原因,人类的身体在环境中呈现另一种景象,
而红外波段探测装置,虽与红外热成像仪的探测方法有所差别,
但二者使用的原理本质上是一样的
通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