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犹豫,在这个时候,其实他是不想有任何变动的。
但帝子受呈现的两份提议,第二份必须拒绝。
而这第一份,好像利弊都有,利可能大一些,加上不好将两份提议都拒绝,才想着商议一下。
四位大臣不赞同,让这时候不想朝堂有所震动的他,犹豫更甚。
“大王,臣以为,此法可行。”忽然,六部之首、文官之首的商荣郑重道。
见众人目光都望向他,继续道:“自六部建立以后,百官职责分明,各有辛苦,九品制度,未尝不是对百官的一次奖励。
各城池之中,有九品制度,将其层次严明,也未尝不可。”
虽然说得有些隐晦,但大致的意思,在场几人自然都明白。
谁都喜欢高人一等,九品制度出来,百官中大部分当然是高兴的,六部建立、损害了不少人的利益,这算是一次安抚人心。
各城池之中,就像箕子所说的,可收拢百官之心。
划分了品级,只要他们还有向上的心思,就定会想着向上爬,那么就会自然而然效忠与大商了。
中央朝堂上的官员同样如此。
商荣身为丞相,话语之重,对九侯他们来说,比闻仲的话更重不少。
当即,皆继续细细思索其利弊。
帝乙也是如此,想了下,看向帝子受道:“子受,这九品官制是你所提,你可有什么话想说?”
此言一出,其余人立刻都望向了帝子受,眼中都有着惊讶之意。
当年虽然是帝子受提议的建立六部,但为了保护他,帝乙将一切都揽到了他自己的身上。
知道实情者,寥寥无几。
所以在他们眼中,这还是帝子受第一次提出这么大的建议,自然有所惊讶。
帝子受明白帝乙的心思,九品官制表面上看,是有利于百官的,实际上看也是如此,皆大欢喜。
既然如此,当然要推给他,让百官拥戴他。
微微行了一礼道:“父王,儿臣以为,各种制度、皆是有利有弊,没有所谓的完美。
几位大人的意见都有理,九品制度同样有利有弊,依儿臣看,在父王与几位大臣的把控下,九品制度所带来的影响,对我大商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中规中矩的话,却让在场几位大臣都暗暗点头。
不锋芒毕露、不咄咄逼人、不强势,依旧的稳重!
储君如此,他们当然希望。
帝乙也暗暗点头,觉得自己不用想那么多,以子受的沉稳,肯定不会乱来的。
想着,暗中下了决定,罢了,既是他所愿,这最后时间,就帮他一把。
“不错。”当即,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