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
司马亮拉了披风,走进屋内。
用过饭后,他回到了自己屋内。
为了避免卓越再出意外,司马亮暂时不打算外出。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相反司马亮做了很冒险的决定。
他以让齐澜在燕城的人马,安全退离为条件。寻求对方的帮助。
这是一步险棋,司马亮要是被人抓到把柄,那他就和前任燕王差不多的结局。
可他别无选择。
司马亮必须要更多时间留在崎国。
他需要太子的把柄,以及黄昏会势力的信息。
不然,司马亮回到燕国,可能无法面对狂风暴雨。
“我该庆幸是来了崎国,还是不幸呢?”
“还有这一切,是不是在父皇的算计中。”
虽然崎国离中都万里之隔,但司马亮不认为皇帝什么都不知道。
相反他觉得对方,可能知道崎国的局势。所以才同意了停战。
毕竟按照司马亮所见,战争拖下去。按照崎国现在的矛盾情况。不用一两年,自己就会崩溃了。
到时候,内忧外患之下。
黎国不说能占领崎国土地,但也可以使其重创。
这样燕北最少可以安宁数十年,对比回报,付出的可就没那么多了。
况且黎国之前,可能就是这么想的。
毕竟从头到尾,黎国都只用两镇兵在和崎国打。
而且不会深入崎国很多,大多小胜干扰,就会回边境。
常年败仗,担惊受怕的崎国,常备军理所当然越来越多。但效果却越来越差。
除开几只国王直管的精兵,剩下几乎都是混吃等死的家伙。
而且因为边境压力,皇权被质疑。权利不可避免的流向地方。
清泉湾的状况,就是崎国的缩影。
皇室远亲都如此了,更别说一些权利动物。
所以这个“兄弟盟约”,不止是黎国单方面拿好处,其实最大受益人是崎国皇室。
虽说出卖很多利益,但其实这些钱都不是皇室口袋出,或者说这些钱本来就到不了他们口袋了。
权属顶峰的黎国皇帝,不可能忽略这些。
也就是说,对方大概率知道燕国遗民,在崎国掀起的风浪。
只要崎国还维持着架构,那这个风浪波及黎国就会更晚。
那么签下兄弟盟约,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倒推之下,那司马亮被外派崎国,可能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毕竟司马亮平内的借口,借由李党之人被皇帝知道了。
那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