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寒门凤华> 第九章 豪情壮志

第九章 豪情壮志(2 / 3)

是以一贯不耐烦织布,常以陪胞兄刘青云学习为由,在房屋里躲清闲。不过昨日刘老丈发话了,小安氏唯恐刘宝儿继续占了自己儿子学习的机会,硬是不让刘宝儿陪胞兄学习,刘宝儿只好忍气吞声地跟着学织布。

大堂兄刘青云在大伯的书房自学,刘辰星对纺织也无甚兴趣,更不想和三房还在流鼻涕的三个小堂弟玩,就一个趁柳氏没注意的当头,便和以往一样跟着自家亲阿兄放牛去了。

这时一头牛大约要3200文,可以耕种十年。按大齐的物价,1文可以买三个鸡蛋,30文能买一只鸡,500文得一头猪,可见一头牛对于大齐的农户而言,当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尤其是牛还可以耕地,其作用更是不小。

刘家这头黄牛,是四年前刘家父子四人一起从县城买回来的,一回家就由年仅五岁的刘青山负责每日放牛吃草,一人一牛对彼此熟悉的很。刘辰星沾自家阿兄的光,和黄牛也是颇有交情,一出刘家大门,就十分轻松的骑上黄牛,身后还有阿兄护着,在牛背上可是骑的稳稳当当。

放牛的地方,在村口河对岸的山坡上。刘家住在村口第三家,黄牛载着兄妹俩没走几步,就到了小河边。

度过了漫长的隆冬,终于到了阳光明媚的春天,猫冬了好几个月的村民,纷纷走出了家门,小孩在波光粼粼的河边嬉戏,妇人赶在春耕之前忙完家务,正三三两两的在河边“梆梆——”地锤打衣物。难得河里还有一叶扁舟,正有邻家阿伯带着几个小儿打捞鱼虾。

看,多么和谐美好的乡村景象。

再看四周,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正是自古流传下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俗语最佳写照,怎么就这般贫穷落后呢?

刘辰星感叹着骑在牛背上,穿过木桥,来到河对岸的山坡上。

抬头看天,见日头早升到半山腰了,兄妹俩赶紧从牛背上下来,放牛自去吃草。

正是一天之际在于晨,孩童期又是学习的最好时期,兄妹俩岂能辜负这大好时光?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刘辰星坐在自己的老位子——半山坡边,俯瞰着坡下的村庄,振振有词地背着她每日必诵的孩童启蒙教材《千字文》。

虽是不同的时空,但神奇的拥几乎一致的历史轨迹,更有一样的启蒙教材。至于后世最熟知的《三字经》,反正现在还没出来,而在天朝的历史上,也是到宋朝才有的。

“舅父说,科举一途,书法、背诵、策论缺一不可,其中背诵、书法需每日不缀反复巩固。你背诵没问题,当可以习字了。”见小妹流畅地背诵完《千字文》,又开始出神发呆,一旁练字的刘青山提出自己的看法。

闻言,刘辰星不再感慨两个时空的出奇相似,转头看向在一块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