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清末枭雄> 第三百一十九章 特殊时期

第三百一十九章 特殊时期(3 / 4)

极大关系,因为地方官员的薪资除了有国库直接发放的固定薪资外,还有地方财政发放的补贴以及福利,比如江苏巡抚薛焕的年薪就高达一万五千圆,但是福建巡抚陈祥猛的年薪就会低很多,大约只有一万圆左右。

普通科员们也同样如此,上海商贸区的普通科员们,其年薪有可能超过一千圆以上,但是福建的穷地方,比如延平、汀州等地的普通科员们一年薪资也就几百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距,其实也是和当地的富裕程度,物价水平有关,汀州等穷地方的普通科员一年拿个五六百圆薪资,这日子也能过的小康了,但是要在商贸区这房价、物价都昂贵无比的地方,这一年没有上千圆的薪资很难过上比较舒心的日子。

政府部门的人员薪资开销,占据了政府部门开支大头。

值得说明的是,如今中华帝国内虽然采取的是国家雇员体制,不是什么公务员或者官员之类的,但是国家雇员也分好多种呢,巡警、更夫、清洁夫、甚至是马夫之类的都算是国家雇员,而这些人的薪资水平其实是相当低的,比如说数量最庞大的巡警,其薪资水平是按照军人的薪资标准,然后降低了标准发放。

但是同为国家雇员中的科员级别以上群体,则是算得上是明清时代的官了,数量较少,而他们薪资水平是远远超过巡警等底层国家雇员的,差距是五倍、十倍往上走。

科员以上的群体薪资高,不过数量也少,一个普通的县拥有科员级别以上的国家雇员也就二三十个,有的下等县更少,只有十几个而已,这些科员如果用明清时代的标准来看,其实也就是吏员以上的群体。

如果不是科员级别以上的国家雇员总体数量有限的话,估计国家雇员的薪资开销还会更大。

现在财政紧张,齐宣浩不给各部门经费,各部门也就很难发薪资,也就进行扣留,而基于科员级别以上的人员薪资较高,同时这些人也有着较大的经济承受能力,嗯,更重要的是这些科员基本已经算得上是官了,他们得为政治前途考虑,所以上头暂停发放他们的薪资的时候,忍耐力会比较好。

不会说出现两三个月不给薪资就活不下去要闹事之类的。

至于那些巡警、更夫以及其他底层的国家雇员,就算是财政再紧张也是得勉强维持的,有时候中央财政没钱拔下来,各地方政府就是各显神通,和前清时代那样自行搞苛捐杂税是不行了,直接搞摊派也不行、

但是也有其他办法啊,比如说上海县(不含商贸区)那边为了填补财政空缺,大笔一挥就是提出了所谓的县城扩张计划,从商贸区一直到原南城郊的部分土地都纳入所谓的新城规划里头,然后就干起了买地的事。

通过买地获得的资金虽然有部分还得上缴国库,但是依旧能留下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