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举国为你们欢庆,三丈灯楼算个甚,朕给你们建造十丈灯搂”。
李世民的声音铿锵有力,借着扩音喇叭传遍整场,所有人都静了。
俄而,震天的呐喊声炸懵了耳朵,“大唐万胜,圣人万岁……”。
耳畔嗡鸣着嘶喊声,看着那涨红脸瞪着眼举兵咆哮的将士,李破军也是微张着嘴,一脸惊愕,什么时候老爹也这么会说话,是的,李世民的确会鼓舞人心,但是,这么亲民带有煽动性的话语,是怎么从这位皇帝的口中说出来的。
不得不承认,这都是李破军的影响,尽管李世民会鼓舞人心,昔日虎牢关三千铁骑大破十万窦王联军时,李世民便是将久战之下的疲惫唐军的军心给重新振作起来的。
但是后来阅兵、献俘的时候,李世民看了李破军向他建议的演讲稿,也是不得不承认,李破军的话很有道理,这些亲民带有煽动性的话语更容易调动情绪。
若是换个心高气傲的皇帝,定是不会如此跟这群臭丘八脏军汉说话的,但是李世民十六岁从军,吃住多在军中,与军士同吃同住,与将领称兄道弟,这些话语尽管在文士眼中,可能有失身份,但是在李世民看来,这可是收拢军心、振奋军心的金言妙语。
城楼两侧的群臣中也有某些腐儒文官暗自不喜,大概是不愿看到圣人如此厚看武人,毕竟这些话语,对于自古以来的军汉都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看见那呐喊嘶吼着,恨不得把心剖出来效忠的壮硕军士,那些脸色涨红,捶胸欢呼的朝中武将,即使心中嫉妒不爽,但也只得憋着,这个时刻,谁要是敢出来破坏圣人营造的爱兵如子的气氛,那简直就是没脑子了。
皇帝陛下澎湃热烈的演讲之后,便是举行出征仪式了,兵者,国之大事也!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拜将聚兵就可以了,而是有一套繁琐的仪式的,毕竟万事都要有一个仪式感嘛,更何况这灭国之战。
不照之前的灭东突厥是不宣而战,东突厥毕竟强大,要出其不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这一次讨打吐谷浑可是程序做足了吧,下旨拜将,征调兵马,下诏宣战,誓师动员,祭祀仪式……一样都不能少。
明德门下早已经布置完毕,临时垒起的祭坛,绕以青绳,张有帷幕,置武圣军神之牌位,多是姜尚孙武等人,这大概就是后来的武庙原型了。
李世民一身大衮冕,极为正式庄严,李靖一身戎装,凛凛生威在其身后,左右六道总管中在京的侯君集、李道宗等人相伴,而后苏定方、薛万彻战将紧随,庄严肃穆。
李破军在一旁观礼也是尽量威严肃然,这种场合可不是搞着玩的,古人重祭祀,若是出了差错,那就是掉脑袋的,特别是战争大事。
祭天、祭地、告庙,而后斩牛羊猪祭祀,三牲之血浸染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