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的订单,在宽度方向上,只有鞋柜与一套衣柜增尺了10公分。
其他如电视柜,餐边柜,书柜,及两套衣柜,都是标准预设内的产品。
而这部分产品,星辉家居是做了批量库存的。比如2米8的电视柜,预生产100套库存。
当单套产品变成多套产品,进行集中生产后。
开料环节,就可以叠加生产。
排钻环节可以使用通过试排钻机,一分钟可以打8~12片板。
与工程单生产不同,工程单生产时,叠加开料叠板不叠价。
但是预设生产,叠5层只给2层的工价。
如此操作,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及工价,别看只给了两层的工价。因为只需要无脑开。
一个重型后上料电子锯大师傅,配上两个小工,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赚个15,000元,轻轻松松。
因为有智能立体仓的关系。
数据与计划部的订单管理系统数据交互。
订单计划环节,会根据产品的尺寸,涉及的花色及五金,进行判定,仓库中是否有预设库存。
如有预设库存,订单会自动锁定仓库中的库存产品,提示产品已完成。
计划部专员需要做的,就是确认这部分的产品,直接提交至仓库下达待发货指令。
而剩下不符的产品,再根据部件情况进行拆解。比如2米1的鞋柜,高度和深度方向匹配。
唯一不匹配的是宽度方向。
这个时候,软件就会识别出需要重新制作的部件,比如顶板与底板,中间增尺的层板及背板。
变宽的门板等。
这部分板件会重新生产,其他部件会在仓库中预设半成品。
比如深度和高度相同的侧板。
车间同样通过叠加开料的方式,先开料,封边,放置在排孔环节前。
当订单分流时,由分拣员进入板件半成品库存仓,将相关的板件提取,贴标后扫码进入打孔环节。
如此分解,其实需要重新生产的板件,非常少。
当然上述的产品预设,如果没有很强的规划能力,预设的产品不符合市场终端的需要。
那将会预设一个寂寞。
为了做先期的产品尺寸及结构预设。
其实韦智杰通过吴建国,拿了琼省许多楼盘的户型信息。
并根据户型信息做了相应的总结。
在产品系列上,也做了规范,如新琼省风格,柜体有澹黄色及白色两种。
其他风格也仅做了2~3种柜体花色选择搭配。
尺寸上也做了优化,比如电视柜只做了2米6,2米8及3米2的尺寸,同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