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都是不安定因素。”
吕大民底气一笑:“于局长,您不信那您自己暗访排查、了解民情好了。如今年代变了,一个县一个镇形势好不好,不看编制内业了。”
于光荣当即拍板、命令小弟:“去,带一个连的人,早八到十点,把店口镇几个出山的口子都设卡!再带一个连的人,跟我进镇子摸排。”
警察的编制当然不是按连来的。不过于光荣原先在人武、民兵兼过混过,也有那里带来的属下,70年代时国内ju:n'j-ing划分不是很严谨,人员流动厉害,所以带来点习气很正常,平时也这么说话了。
一群穿着便衣、把手q-ia:ng藏腰带里的,收敛杀气去摸排了。
在镇子转了个把小时,于光荣明显注意到情况跟他一开始的预想有所差距。
“一个镇子,工人编制少了好几百个,另外还有好几百个知青去年办了手续地留下,这么多没活儿干的人冒出来,怎么没人为非作歹呢?”
于光荣有些想不通。
他按照吕大民提供的户籍单位对照资料,挑了几个他觉得最容易出问题的点,摸排一下。
首先,他找到了镇心街口、原来镇铜厂职工扎堆的居民区,观察了一下,找一家乡镇供销社的店员盘问。
他先把人围起来,然后亮出证件。
“同志,有些问题希望你配合——旁边原先镇铜厂的那批人,熟不?”
“熟。”供销社店员头都不抬。
于光荣:“听说去年光这个厂子裁了200来号人,跟县里的铜厂合并了?没人闹事?他们吃什么呢?”
供销社店员居然一脸鄙夷,神秘笑道:“同志,你还有心情管这号闲事?人家脑子活的人,你们吃公粮的活得痛快呢——呐,这一条巷子,去年最后几个月,连头带尾到现在半年功夫,出了六七户万元户了。”
83年的万元户,在大城市已经不怎么值钱了。如今万元户的规模,三四年前起码多五倍。
不过在小县城和镇子,还是可以的,属于前10%的有钱人家吧。
于副局听了大惊:“他们钱来路正不正?你别怕,哦,我也不是让你别怕,要是检举有功,会为你保密,还给你奖励的,要乖乖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整治啊。”
供销社店员鼻孔出气冷笑,不过随即眼神一撇:“同志,你想多了——呐,老陈是裁了编制后变成万元户的,你自己问他好了。”
原来,是有一个左邻右舍进店买东西,人家恰好是万元户。
于光荣不信,出示了证件开始盘问:“姓名,年龄,职业!”
老陈一愣,乖乖回答:“陈二蛋,43,打铁的——嗯,其实是铸铜铸铝的,说太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