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丰厚的经验。
顾骜的py-box,虽然在市场定位对标的是历史的任天堂fc,但在技术内核,其实是不一样的。任天堂的fc用的是6502的cpu,是便宜的杂牌厂,而天鲲的py-box用的是摩托罗拉的68000系列。(所以py-box一直fc贵20~30块美元)
在未来的换代问题,顾骜肯定要考虑技术路线的继承性。
所以再过四五年,当第二代家用游戏机、16位机出现时,顾骜显然不打算走历史任天堂fc续作sfc的路线。
而是走世嘉的游戏机路线——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世嘉的是仅有的一款使用摩托罗拉68000系cpu的16位机。(68000是一个系列,82年的68000主频是3z、8位总线的,到88年会换成10z、16位总线,不是一个东西。)
这样说来,一脉相承的技术继承性和经验积淀较重要了。
当然,这点硬件方面的积淀,要说换天鲲的街机业务,还是不值的。所以顾骜更看重的,其实是世嘉手,从街机时代攒下来的“使用摩托罗拉68000系列cpu运行的游戏库”。
这是最适合完美移植到py-box的游戏库,足够让py-box的第一方大作数量再翻一倍不止。
虽然,这里面很多游戏并不是爆款,销量潜力也不能跟顾骜亲自指点开发的那几款,但毕竟胜在数量庞大。
谁让顾骜自己记得的游戏,都是经过历史千锤百炼的爆款呢,这意味着天鲲的第一方游戏开发,始终存在数量稀少、精而不多的毛病。
而这个数量,有时候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游戏机决策的重要因素。
可以换位思考一下,钥匙后世iphone手机初代刚出现的时候,app-store里寥寥几个应用,那恐怕很多人不会做出购买决策、形成第一波滚雪球的飞轮效应了吧。
拿下大游戏库后,还能为天鲲后续跟其他第三方开发商谈游戏审核权时,增加更多筹码。
这么算来,顾骜收大卫.罗森一笔钱(或者是抽成几年)、再加述筹码,卖断天鲲的街机业务线,那是很赚的了。
从此以后,天鲲系能实现转型,彻底all-in个人消费者业务,摆脱已经鸡肋的经营性客户业务。
……
大卫罗森需要时间跟山隼雄商量,顾骜再在美国等下去也没有意义,把后续谈判的原则跟舒尔霍夫交代了一下,然后动身回国过年了。
他起飞的这天,已经是1月27,航班是早的。算时差,在沪江降落已经是28号清晨,距离除夕只有3天了。
因为是从西海岸起飞,波音747的燃油足够,不用在东京停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