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新唐> 第三十六章 找矿

第三十六章 找矿(3 / 4)

士也随之行动了起来。

吴从汉擦了擦汗水,问道:“主上,这里有什么矿藏,可是铜矿?”

李从燕找了一个枯树根,当做凳子坐下休息,而后说道:“不是铜矿。”

“那是什么矿藏,是铁矿?或是煤矿?”

李从燕笑着说道:“我卖个关子,先来问问你,你可知道如今江南各处用什么交割货物?”

吴从汉想了想,说道:“吴越之地少铜钱,故江南之人多以铜钱、金银、丝绢为钱,用来买卖货物!”

“说得对!”

李从燕还记得后世的历史记载,此时以长江为分割线,长江以南的各处势力都普遍缺少铜钱,南方民间货币存量不足,于是便开始以金银为媒介作为货币的补充物。

而且到了后世刘知远建立后汉的时候,就连北方也开始以金银为流通物。只不过和后世明清时期不同,这个时候的金银并不是法定货币,也没有固定的形制,只是以贵金属的姿态流通而已。

“主上的意思是,这里是金矿,或是银矿?”

“这里应该是一处银矿,而且是一处储量很大的银矿!”

李从燕早在召开矿业招标会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这处银矿,于是便打定主意择机开采。虽然此时后唐境内还没有形成银币流通的局面,但按照历史的进程来看,这也是必然的发展结果,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吴从汉则没有这么多的想法,只是满心欢喜,毕竟金银也是财富,刺史府几天之内有了铜矿和银矿,将来大概率不会再为钱粮发愁了。

可是谁知吴从汉将这个想法说出来,却被李从燕否掉。

“你要记住,铜矿和银矿都会尽早开采,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只是开采而已,刺史府暂时不会铸造铜钱,也不会让这些银子流入民间。”

“主上这是为何?”

李从燕说道:“如今登州各地的商贾底子太薄,而普通百姓又太贫困,如果刺史府突然将大批铜钱、银子投放到民间,会发生什么?”

“没错,百姓和商贾手中的钱财会在短时间内激增,可是紧随而来的便是物价上涨,甚至一斤粮食会卖出十石粮食的价格,百姓手中的钱财会在短时间内变成废铜烂铁,登州也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其实李从燕说的情况就是后世的通货膨胀,百姓手中的钱不再值钱了。而且登州的盘子太小,也容纳不下大量的货币冲击。

吴从汉想了一会儿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说道:“幸亏主上明智!”

就在二人谈论的时候,寻找银矿的百工也有了发现。

李从燕和吴从汉闻讯赶了过去,只见众百工在悬崖北面两里处找到了矿脉,其中一名百工拿着一块矿石呈给了李从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