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穿成福运小娘子> 第37章 我的目标

第37章 我的目标(2 / 3)

志》。

从书名上琢磨意思,《龙江厂志》很是猜不出名堂。

但听顾天成稍一解释,袁冬初便也知道了,这是关于造船技术的书籍。

《龙江厂志》的遣词造句虽然生涩难懂,但袁冬初这个现代人曾经接受的是全面教育,连听带猜的,还是能明白其中一些内容。

可说到《水注经》,袁冬初大约知道这是关于水文的书籍。

但说到内容,那就妥妥的一头雾水了。

就算有秦向儒逐字逐句的解释,她也一点儿不带懂的。

倒是顾天成,人家终究是进过学堂,可以算少半个读书人,理解力绝对不是盖的,一直在你来我往的和秦向儒交流着。

这期间,虽然多是秦向儒解释,顾天成被动的听。但这家伙不但能听懂,还能和秦向儒讨论,并提出疑问,总有感悟的样子。

当然,大多数时候,顾天成的疑问,秦向儒也解答不了就是了。

好一会儿,袁冬初才算听明白秦向儒的打算。他想在水文地质和气候上下点儿功夫,想对船只的日常维护和合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

明白了这些,让袁冬初对秦向儒有了很大的改观。

人秦向儒性子是有点软,也不够牙尖嘴利。但他如果能在这两方面,甚至只是在水文和天气变换上有所建树和突破,那也是绝对的顶级人才了。

这个时代,稀缺的就是这种人才。

聪明、睿智、有学识的人,都去读圣贤书了,给帝王和朝廷效力去了。

可以说,从上到下,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甚至贩夫走卒之流,对人才的衡量标准,都是科举、做官、做大学问家。

很不好意思,即使是大学问家,也不包括研究河道水文方面的人,更不包括制造和维护船只的人。

而秦向儒现在说的,通常都会被视为末流。除非真正的集大成者,做到著书立传,否则,还是会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

从这方面来看,秦向儒着实是个务实的性子,知道自己在科举方面没有机会,便很实际的选择了和自己业务相关的学问进行钻研。

无论他钻研的结果如何,对于袁冬初希望构建的船队来讲,有一个比较专业的人士辅助,总要比两眼一抹黑的、在大河上听天由命强的多。

袁长河就更听不懂秦向儒和顾天成讨论的书籍内容了,但他行船多年,按照祖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倒也能参合一两句,更让袁冬初觉得,船运生意的确选对了,大有前途。

上游往下游走,果然省时间。所谓顺水行舟,只用了两天多点儿的时间,便到了通州府码头。

通州府果然不是一般的繁华,货船靠近通州区域,河面上行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