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他一直担心的、秦家的没落,至少近几代是不会有了。
…………
第二天早上的牧良镇码头喧嚣依旧,码头上讨生活的各色人等,如常做着各自的事项。
诚运南北、诚运投递依然会被人们津津乐道,但对于不相干的人来说,这些只是人们闲下来的谈资,并不能改变各家需要糊口的现状。
所以,即使诚运南北的人近在咫尺,大家依然得做每日必做的营生。
就是在这种喧嚣中,一条载客渡船停靠在岸边。
最先跳下一个小厮和一个年轻人。
随后是一个身着青衫、样貌庄重的老者,在两人的回身搀扶下,老者登上码头。
码头上几个人随便一眼扫过来,其中一人认出老者,回身就告诉统计扛包数量的秦向儒:“秦公子,那是你父亲吧?”
秦向儒抬眼去看,果然就是呢。
他看看手上夹子,向那边小满招手:“小满过来,先帮我记一下。”
小满年纪虽不大,但也是家里的一个劳力,这时也正吭哧吭哧在那儿出力流汗呢。
听得秦向儒喊他,连忙卸下麻包,在很多人羡慕的眼光中,接过向他递来的纸笔。
这事儿他现在经常做,俨然能和文化人沾点儿边了,很有接秦向儒班的趋势。
“父亲。”秦向儒迎上去行礼,“父亲可是要去买书籍、纸笔?您怎地亲自跑一趟?您给我交代一声,歇工时,我帮您带回去便可。”
他深感自己行事不够周到。
昨日父亲答应了帮忙整理常用字,没准儿家里的笔墨纸张就不够用了。如果给文字写释义的话,书籍够不够用都未可知,他昨日就应该问一声的。
跟在秦睿一旁的秦向贤,却是注意到他说的“歇工”二字。不由得瞥了他一眼,没吱声。
瞧瞧他大哥这措辞,都和苦力一个样了。虽然同在码头,好歹也是用纸笔赚钱的,和扛包的人终究不一样,怎么好说把歇工这样的词用在自己身上?
秦向贤这么想着,还扫了码头上来往扛包的人一眼。
秦睿却不质疑秦向儒的措辞,而是说道:“为父此来,是想见见你们东家袁长河,和他谈些事情。”
找袁大伯?秦向儒心中狐疑,却也不多问,忙说道:“哦,您还不认识袁大伯吧?父亲先去那边就坐,稍等片刻,我这就去请。”
他指了指一旁的棚子,只是稍等片刻的话,坐那里也是可以的。
秦睿却摇了摇头:“不必,为父随你去便可。”
著书立传这么重要的事,主动权还在人家手中,他如果还端架子,那就太倨傲、太不知轻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