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好了。”赵国才脑子一热。
“那便好,就这么说定了。”连巧珍回答的更痛快。
赵博财愣了愣,他只是说他想好了,具体怎么个投入,相互之间有什么约定还没提,就轻飘飘一句“说定了”?
“算我们两家合伙?”赵博财问道。
连巧珍看着他,淡淡说道:“你只是我雇的一个管事。”
赵博财神色不断变换着,连巧珍冷声道:“连你拉拢兄弟的钱财都是我出的,你还想什么合伙……赵当家想好了再说话才是。”
赵博财咬了咬牙,终于点了头。
是啊,他如今就是丧家之犬,什么都没有。近40岁的年纪,从码头苦力开始打拼,谈何容易。
而且,以后的事谁能说得清楚。等他大权在握时,难道他还能被一个小娘皮摆布?
连巧珍也是心下冷笑,当她那七十多年是白活的吗?赵博财只动一动眼神,她就知道这狗东西在想什么。
想势大之后反客为主?
怎么可能?
老老实实听她吩咐,在她手下做事,她会按着赵博财笼络到的人,给他派银子、安排事务。
等到通州以北开始筹建投递事务,她会派账房和其他管事辅助,同时培植自己的亲信,和赵博财互相牵制。
赵博财贪念不大还好,可以让他尝点甜头,吊着他做事。
若真想反客为主,哼……给不出好处、手中没银子、财产也是东家的,有人会跟着他吃官司吗?
真正做河运时,去衙门报备的东家将会是连氏,买船的船主同样是她连巧珍。
难道赵博财以为,如此有前途的家业,她会掉以轻心?
看起来进四十岁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了,想事情还会如此简单浅白,那许多的年月简直白活了!
两人各自打算,又是一番应答,连巧珍认可了赵博财前往临随城的打算。
说到银子时,连巧珍咬了咬牙,翻出三张银票共五十两。
赵博财接过来看清楚面值,立即露出失望之色,他皱眉道:“连大奶奶说话豪气,可区区五十两银子,能做出大事吗?”
连巧珍也没有什么好脸色:“就目前情况看,你能在临随码头做些不靠力气吃饭的营生,同时有余钱给周围的苦力一些小恩小惠便足够。”
赵博财脸色阴晴不定,开始重新思量这档子事儿,做的是不是划算。
连巧珍斜着他,说道:“后续的银子当然有,但追加多少,还得看你能做多大的事。”
“我们怎么联系。”赵博财捏紧了手中的银票。五十两总好过没有,他专门跑一趟通州,也才从相熟之人手中借来二十两银子,还给对方写了借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