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儿,王若弗连忙放下茶杯,身子往李氏的方向倾了倾,握住对方的手,“嫂子想到哪儿去了?品兰这样活泼灵动的小姑娘最是讨人喜欢了!小姑娘家家的,嫁了人就再没有在娘家的快活日子了,我们这些当娘的自然也应该在闺中的时候叫她们多快活些时日的。”
李氏听了,顺着王若弗的话说了几句,王若弗便将话头拐到了淑兰的婚事上:“淑兰的婚事可是已经定下了?前两日忘记听谁提过一嘴,却又有点记不大清了。”
李氏这下终于露出个宽慰的笑来,“还没定下呢,不过两家人也大概说定了。”显见是对这个未来女婿相当满意。
“哦?”王若弗显得很感兴趣的样子,“是哪家的公子?”
“不是什么有名有姓的人户。那家人姓孙,男主人早逝,只留下一个寡母带着孩子们长大。可他家长子是个有出息的,十二岁就中了秀才呢!”李氏提到那孙志高,这般温和内敛的人都有些兴奋了起来。
“十二岁的秀才?倒算得上是少年英才了。”王若弗知道李氏此时对孙志高是极满意的,当然不可能一上来就说这人不靠谱,只顺着她的话赞了几句孙志高,又问:“那他今年有多大了?可有再继续考?”
“今年也有十七了。倒还没继续考,说是先生叫他再沉淀两年,免得因少年得志移了心性,反而得不偿失、走不长远呢。”王若弗听李氏这话,没表现出什么异样,心里却在腹诽:怕不是担心移了心志,而是自觉暂时还没那个本事吧?诶不对,也不是暂时。上辈子她都快入土了,那孙志高还是个秀才呢!
“倒也有道理。说起来,我听说了无大师在外云游,如今就暂时在宥阳附近落脚呢。女子嫁人相当于第二次投胎,很该谨慎些。不若我将了无大师请了来,偷偷悄悄那孙家小子的面向,帮淑兰把把关,瞧瞧这孙秀才将来可有登阁拜相之才?”
“了无大师?”李氏有些疑惑,显然是没听说过这位大师的名头的。王若弗便解释说:“嫂嫂久居宥阳,可能不知这位了无大师的名头。在汴京,他可是有名得很呢!郡主娘娘都喜欢听他讲佛法的!”
一听这般贵人都对这位大师青睐有加,李氏显然心动了,“可这样的人物,哪是那般轻易就能请来的?”
“嫂嫂有所不知呢,我娘家母亲年轻时曾经对这位了无大师有恩,是以大师一直对我家颇为照拂。当年,我母亲也是请大师瞧了我家官人的面相,才放心许嫁的呢!”听她这样说,李氏激动地反过来握住了王若弗的手:“哎呀呀,那实在是太麻烦弟妹了!”
王若弗便知道,这事儿,成了。
她之前想过很多种办法,最后还是觉得请大师这条路最靠谱。
虽然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可这孙志高的前程起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