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即原子核的β衰变。”
张庭玉当然知道这个,弱核力下不对称缺失,β衰变中,原子核发生下列三种类型的变化:x→y+e-+-ve(β-衰变)、x→y+e++ve(β+衰变)、x+e-→y+ve(ec)。
三种类型释放的衰变能分别为:qβ-=(mx-my)c^2;qβ+=(mx-my-2me)c^2;qec=(mx-my)c^2-wi。
放出正电子的称为“正β衰变”,放出电子的称为“负β衰变”。
在正β衰变中,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中子,同时释放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在负β衰变中,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
此外电子俘获也是β衰变的一种,称为电子俘获β衰变。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β衰变就是放射性元素的体现,其根本原因就是宇称不守恒导致的。
想到这里张庭玉这才反应过来:“难道高能π中微子可以让原子核获得暂时性的宇称守恒?”
黄明哲点了点头:“这就是我的理论,宇称补完。”
在场不少人都是物理学家,他们都知道宇称不守恒是这个宇宙存在的根本。
如果宇宙一开始就宇称守恒,我们今天的宇宙将胎死腹中,没有缺陷性的粒子,比如导致正物质和反物质一样多,后果还是正物质和反物质一起湮灭,宇宙只剩下光子和暗物质。
正是这种缺陷性的存在,让正物质稍微多出了一些,才让宇宙诞生了天体和生命。
而黄明哲通过高能π中微子不断补充粒子的缺陷性,让原子核暂时性处于一直稳定状态,即暂时失去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失去放射性,后果就是它们暂时不能进行核裂变,尽管核聚变不会被直接影响,但是不要忘记目前人类根本没有办法直接进行核聚变。
氢弹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内置小型裂变弹来引爆,才可以进一步激发核聚变反应。
张庭玉当人显然已经想到这一点,怪不得黄明哲要在这种秘密基地进行实验,这东西爆出去,后果就是世界脆弱的平衡彻底瓦解。
特别是中微子那种幽灵粒子特性,几乎是没有物质可以阻挡中微子,就算是隔蓝星的另一侧,中微子依旧可以轻易的穿透地壳、地幔、地核。
当然对着地壳发射高能π中微子,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因为蓝星的内部就是一个巨大的放射性核电池。
一旦长时间让地核的放射性活动停止,极有可能导致蓝星的气温迅速的降低,引发蓝星整体性冷却,进行真正的冰河时代。
黄明哲看了看数据,便决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实验。
一个微型核反应堆,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