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点其实还是在与屯兵南洋需要钱。
现在大明比历史同期更为强大不假,可国库却是一样的空旷,能够跑耗子。
即便太后跟皇帝都应许了下南洋一事,可陆绎实际操作的时候,同样麻烦不断。
以至于他现在只能用锦衣卫的名义做这件事情,招募无地流民下南洋。
如果有家人的话,最好不过。没有家人也不成问题,南洋的土著女人多得是。
他要的是认同大明的人,而非是血脉与大同一致,却站在大明对立面上的白眼狼。
经验告诉他,无地的百姓,拖家带口最好掌控,最听话。他们除非饿死,不然的话是绝对不会背叛大明的。
“平海侯到!”
随着一声高喝,在人群簇拥下的陆绎到来。
他目光幽幽,扫过已经聚拢数千人的城门,面无表情的看向左近的老夫子。
“宣读告示!”
顿时,朗读声响起。
这并非是一个人在朗读,而是十个老夫子一齐。
他们声音洪亮,并未因为老朽便变得吐词不清。
“今南洋土地肥沃,特募家中幼子,无地百姓下南洋,为国效力。”
“所去每一百姓,可获良田百亩。”
百亩?
这一数字让百姓惊愕,纵然是开国的洪武年间,大明的土地都没有这样的赐予小民。
三十亩就已经是中原的极限了。
不像是南洋地广人稀,随便一处小岛上面都有良田十万亩,足以容纳数千户人家居住。
“夫子,南阳可真有百亩土地给小人?”一个衣衫破烂,却洗的干干净净的少年郎急匆匆的问。
“这是自然。”夫子吹胡子瞪眼,极不耐烦的看了一眼,“本夫子骗你有什么好处?”
“只是南洋路途遥远,一两年都不能回到京师,此事你等要想清楚。”
锦衣卫补充,道出南洋的好与不好。
此刻是招募第一批下南洋的百姓不假,但对于辽东的开发一直都在持续当中,朝鲜倭国的大明百姓也有不少。
眼下多出来一个前段日子战火连天的南洋,让百姓多了一个选择。
“一百亩地。”
那少年是家中幼子,虽然能够继承一部分家中的土地,可去辽东的时候,他错过了。
今日下南洋的机会,他不愿意错过,更不愿意放弃那即将到手的百亩土地。
那可是锦衣卫啊!
他喃喃自语,下定决心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群当众默不作声的陆绎。
锦衣卫都指挥使,平海侯。
这才是他在没有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下南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