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更加繁华,有了东亚第一大港的感觉。
“属下拜见侯爷。”留守天津卫锦衣卫千户满源堆满笑容,迎接上官到来。
“本侯吩咐你的事情,你可做好了。”早在归来的时候,他就让天津卫多多招募商船,从南洋运输粮食上来。
当然,这些粮食都是平价,极为便宜的方式运输到天津卫的。
不然别的船运的都是金银珠宝,唯独他们锦衣卫照顾的船回航时装载的是粮食。
“回禀侯爷,如今天津卫的库房当中,有大米十万石囤积,随时都可以送入陛下内库当中。”满源恭敬说出数据,从库房到那一批次,他都如数家珍。
倒不是他是干臣,而是上有所好,下必趋之。
陆绎吩咐的事情对于锦衣卫整个系统而言,都是得用命去办的一件事情。
不然也不会有船运输平价粮食这样的笑话。
无论是大明还是任何时代,商人都是趋吉避凶。他们为的都是利益,利益之外的民生,百姓死活,他们压根不关心。
锦衣卫同样如此,只是他们有陆绎这个上官把控,才没有彻底失控,变成单纯的敛财机构,在船舱里面塞满金子,而非粮食。
“此事不及,在囤积一段时间也无妨。”陆绎并不关心粮食,纸面上的数据他在京师的是都都已经看到了。
这一次到天津卫他是为了下南洋的移民。
京师他是亲自关照,自然没有问题。天津卫这一地方出卖劳力的百姓数不胜数,他们大多都是北直隶一代破产的农民,或是军户,匠人。
从这里募集三百人南下也跟喝凉水一样容易。
唯独一件事情他必须亲自出马才能的有所信心。
那就是给下面的人一个风向标。
大明甭管是万历皇帝,还是首辅张居正都没有看清楚陆绎每一步棋是为什么这样走的。
他们或支持,或反对都是因为利益才选择默认。
只有陆绎知道下南洋对大明的重要性。
而仓库的粮食就是他用来证明南洋价值极大的佐证。
那些夸夸其谈的文官一辈子都没有出过京师的都数量不少,更别说是离开大明了。
他们当然不知道海外地大物博。
同样,锦衣卫同样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只是被的陆绎强压,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不得不在每一次航行的船舱当中装载人口,粮食。
当然,在其他地方陆绎也会给他们足够的补充,权利。
“属下有一疑问,这南下究竟为何?”满源小心提问,其实他是在为整个锦衣卫的系统提问,而非自己一人。
“这是陛下命令,我等臣子照做就是了。”陆绎冷冷说道,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