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权臣,只会明哲保身,等权臣失势之后从,才敢出来攀咬附会,将自己收集的信息公之于众。
只可惜,董飞应当是活不到那一天了。
万历还在一天,张居正就算是被贬,他陆绎也不会成为阶下囚。
无他,利益太大。
朝鲜,倭国,三佛齐,说起来都跟他毫无干系。可这里面的联系却又是千丝万缕。
张居正所代表的改革派,海瑞这类实干派,都跟他关系极佳。
他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更是天子亲军的统帅,本就是身受皇帝信赖才能担任的官职。
更别说大明如今战兵数十万,陆绎只占了一支征南军,而这一支征南军的虎符还在皇帝手中,皇帝可以随时调走。
这样一个能打,听话,忠诚。还跟文官尿不到一个壶里面去的人,哪个皇帝不喜欢?
正说着,骆秉良姗姗来迟:“侯爷,请柬已经发送完毕,今夜总共宴请三百七十一人,现在便有人到了,是否将其请出城去?”
“请出去,不对,是请进来。”陆绎纠正骆秉良的图谋,“你啊你啊,不要总把商会想的那么坏,谁都想要银子,只是他们做的比较露骨。”
“他们当中总还是有好人的。”
好人当然是有,方田并未就此离开,他一面吩咐下人现在就去把应该缴纳的银子送来,一面将迎面碰到的几个商会掌柜,或是会长拉到一起。
“重开边市,只怕没那么容易。”并不是所有商贾都对陆绎信心十足,其中报以怀疑的反而处于大多数。
以他们对朝廷的了解,心中清楚边市迟早要开,只是怎么开,什么时候开,这两点足够朝廷讨论一两年的。
再说了,西北做生意做麻烦的不是开不开边市,而是如何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往日不开边市的时候,他们就能光明真大的走私,现在兵荒马乱,他们也怕自己货物被边军看到,直接没收。
或是撞在不相熟的鞑靼人手中,连人带货都变成鞑靼人的财富。
“鞑靼人分裂的时候,朝廷就有了重开边市的声音。当是我们商会花了十万两白银打通关节,最终银子全都打了水漂。”西安商会会长马会长语气莫名,他是最支持重开边市的人,不然也不会拖着六十岁的身躯出现在府衙里面。
可他也是经历的最多,当初关闭嘉峪关的时候,他青葱年少,还等着朝廷重开。
这一等,他就等了一辈子。
“平海侯我知道,此人与皇帝关系极佳,跟张阁老的关系也不错。只是陛下即将十七岁,也到了亲政的年纪,到时候朝堂争斗起来,开市这等小事,只怕无人关注。”
“等张阁老回乡守孝之后,留下来的朝臣未必支持平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