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好了,大概是因为在大西北这种缺水的地方呆久了,根本不会用水。插秧前三天,她居然不浇地了,直接就让秧苗这么干长。
除此之外,她还加大了苗床的通风。这风一起来,湿度不就降低了吗。这可是在种水稻,她以为种旱稻呢。
王老师见了都忍不住提醒她一声,水田跟旱地的种法不一样。她不能按照在宁甘农场的套路来种植三江平原的水稻。
自打下田干活开始,田蓝脸上的笑容就没散过。她笑眯眯的,信心十足:“没事,您看着吧,看到时候究竟谁的稻子返青快发根好分蘖早。”
后两者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毕竟除非栽下去的秧苗漂浮在水面上,否则你总不好将好的呀又拔出来看它有没有发根。至于稻子分蘖,那也不是三两天的时间就能长出来的。
但是,秧苗返青这种事却相当快。水稻插秧后5~7天左右,秧苗心叶展开,并扎下新根,这就是返青。
大家眼睛都盯着两片稻田呢,看田蓝吹的牛到底能不能实现?
结果却让老农民都惊呆了。因为田蓝的试验田里插秧三天后,秧苗就返青了。
早返青有什么意义?简单点讲,任何植物的生长结果都需要一定温度的积温期。像水稻这种越夏作物,不用说,肯定是喜温的。你早返青一天,就意味着它能多获得一天的有效积温。这对于提高水稻有效分蘖率,增加水稻产量意义极大。
大学生们难以置信,集体蹲在前头,一棵棵的看人家立住根的水稻秧。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不会种水稻的人为啥能搞出这样的结果来。
农场的老职工们也满怀好奇,不晓得她用的什么魔法。
田蓝完全不藏私,她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呢。
她指着秧苗解释:“在插秧之前我控制灌水,积极通风,降低苗床的温度,都是在为插秧做准备。一个控制水分,为什么?就是要秧苗处于饥饿状态。咱们逢年过节天天好吃好喝的时候,就不想吃,会年饱。但是我们天天干活,消耗量大,又吃不饱的时候,那么脑袋瓜子里头就只剩下吃一个字,但凡有点儿吃的都肯定被我们塞进嘴里头。”
大学生们一阵脸红,严重怀疑她是在内涵他们。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特别容易饿啊。平常干活的时候,但凡看到任何能塞进嘴里的吃的,比方说野草莓、小树莓还有桑葚果果,都会收刮了祭祀五脏庙。
没办法,饿,每顿吃几大碗饭仍然扛不住的饿。
田蓝可没想这么多,她只接着解释其中的奥妙:“秧苗感觉到了饥饿,就会拼命地吸水吸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就迫使自己不断的分根,深深地扎根土地里。如此一来,它返青早生根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