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都督要办喜事儿?”
“我看八成是,知道前几天来的吴大老板吧?那就是咱都督的大舅哥啊”
士兵们议论纷纷,顾麻子低声骂道:“小王八羔子们,胡咧咧什么呢?皮子发痒,想挨军棍了?
这是柴东亮让芜湖兵工厂秘密制造的手榴弹和掷弹筒,士兵们不以为然的样子,早在他的预料之中,堑壕战开始之前,谁能意识到手榴弹和迫击炮这些曲射武器的作用?
至于这看似无比简单的掷弹筒,更曾经让中国军民痛恨不已
日本的轻武器一向是乏善可陈,拼刺刀前需要先褪掉子弹以防误伤的三八大盖,自杀都经常卡壳的南部式手枪,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就只有掷弹筒了。
小小的掷弹筒曾经给中国军队造成了极大的杀伤。抗战的时候,国军将士往往机枪才发射几百发子弹就得赶紧挪动阵地,否则就会被掷弹筒发射的榴弹劈头盖脸的给打垮。淞沪会战的时候,中国一个师的军队仅有的四十多挺重机枪,被掷弹筒打掉了三十多挺。
在普遍是黄土路,道路狭窄而崎岖,一旦下雨就泥泞不堪,重武器搬运极为困难的中国,掷弹筒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武器。尤其是造价极为低廉,柴东亮是照抄了日本八九式掷弹筒,造价竟然不及一杆步枪,弹药分为两种,一种是仿制的专用掷弹筒榴弹,一种则是刚才扔出去的九一式手榴弹。
掷弹筒全长六百一十毫米,发射筒长度二百五十四毫米,最小射程一百二十米,最大射程七百米,钢制内壁有八条螺旋线。
柴东亮打算每个班都配备一具掷弹筒,弥补手榴弹和火炮之间的空白区域,同时打掉对方的重机枪。掷弹筒不但可以像机枪一样掩护士兵,而且还可以伴随着步兵一起冲锋,一定程度上起到轻机枪的作用。
索盘和廓尔喀士兵头天晚上已经学习过使用掷弹筒的方法,三具掷弹筒一字排开,射手先把表尺调到榴弹发射这一档,然后校准了目标角度。副射手取出引信安装在榴弹上,然后拔掉了保险销。几个卫兵又在三百米距离上摆好了十几个木头胸靶。
随着信号员小旗的挥动,射手跪在地上击发了拉杆,棘轮带动击针杆后移,副射手将榴弹填了进去
咚、咚、咚
三声巨响,三发榴弹出膛,朝着木靶的方向飞去,落地之后就是三声剧烈的爆炸声。
大家瞠目结舌,原来这小玩意是大炮啊???只是这大炮也太小了点,大炮这个名字很不贴切,还是叫小炮比较像样。
惊讶之后是哄堂大笑,三发炮弹最近的偏离目标二十米,最远的竟然几乎飞出了靶场,三发榴弹无一命中靶标附近。
廓尔喀卫队的脸也红了,他们也是头一次发射掷弹筒,技术动作是头天晚上突击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