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辛亥科技帝国> 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阅江淮

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阅江淮(4 / 5)

徽,危险性实在是太大了。

“那依杏城兄之见,我该如何呢?”柴东亮恭恭敬敬的问道。

杨士琦很享受他的态度,笑着道:“你将两淮的盐政交给中央如何?”

两淮的盐政?

天下财富半两淮,两淮财富半盐政

这话在明清已经流传了几百年了,两淮的盐政一直是国家赋税的重点,《辛丑条约》给洋人的赔款盐税也是其中的大头。辛亥**之后,列强一直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洋人税务司把持的海关干脆把赔款剩下的关余存进汇丰银行吃利息,柴东亮拿下安徽之后,两淮盐课的收入也自己截留了。

洋人拿着关余不撒手,柴东亮拿着盐税也不给洋人,谁也不搭理谁。这下可苦了中央政府了,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国库只有区区二十万银元,现在靠着向银行和钱庄借贷过日子。想像洋人借大笔款项,却没有东西做抵押。

英美不肯借,日本倒是愿意,问题是袁世凯承袭了李鸿章的衣钵,北洋对日本人极为痛恨,再加上日本人借款要求拿汉冶萍公司做抵押,这更是袁世凯无法接受的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之所以顺利把权力移交给袁世凯,最大的原因就是财政已经破产,政府的工作人员盼星星盼月亮般希望早点把这个烂摊子扔给袁世凯,他们实在是玩不转了。其他人对权力交接无所谓,但是孙文是临时大总统,当然有些不甘心,他做了两手准备,如果袁世凯接受《临时约法》,那他就卸任让贤,如果袁世凯不肯,就整军备战和北洋一决雌雄。

为了筹集军费,他曾经试着向日本人借钱,日本人提出的条件就是把汉冶萍作为抵押,中日合办。消息一传开,举国哗然,光复会元老章太炎更是在报纸上痛斥“实业凡他商业皆可与外人合资,惟铁矿则不可;铁厂容或可与他国合资,惟日人则万不可”,报界舆论纷纷,将负责和日本人谈判的盛宣怀,骂做汉奸、国贼。

汉冶萍公司的股东开会,四百八十票全部反对和日本人合办,股东大会致电盛宣怀,,《汉冶萍公司中日合办草约》,至此正式取消。

自打民国初肇以来,无论被围困在首义之都武昌的黎元洪,还是在南京的孙文,包括现在北京的袁世凯,最头疼的一件事儿就是没钱。

中央政府每个月的花销就是两千万,而收入不过六百万,缺口极大。各省也莫不如此,只有柴东亮手里有大笔的美元和白银储备,银行发行的钞票通行南方各省,工业园区的订单更是加班加点都无法满足需要,而且都是先收代理商的定金、预付款然后才生产,所以财政并不感觉吃紧。

两淮盐政,对于袁世凯来说就是救命稻草,指望着这个向银行团办理借款,而这个对柴东亮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好,两淮的盐政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