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去打渔。幸运的是日本推行了免费教育,他有了上学的资格。凭借着勤奋和聪明,他以各门功课全优的成绩考上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作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高材生,他自认为考上陆大没有任何问题。他的理论课成绩都是优等,但是例行的口试却被淘汰了。考官问了他一个非常弱智的问题:“你的前面有敌人,你应该怎么办?”
河本不假思索就回答:“我会派人侦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详细的制订出作战计划。”
这个答案攻守兼备端的是汤水不漏,河本自以为肯定是可以过关了,但是考官却拍着桌子骂他是软蛋。事后,他才知道标准答案是:“包围敌人,全歼敌人。”
河本差点晕过去,这就是陆军大学的水平吗?如果敌人有一万,自己只有一百,也去包围,也去歼灭?恐怕是自己被别人歼灭还差不多当他壮着胆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陆大的教官再次发飙了:“真正的帝国勇士,绝对不会管敌人有多少,更不会拿敌人的强大来吓唬自己这道题是考试你有没有进攻的气质和勇气”
河本不甘心就这么失败,第二年卷土重来,口试倒是通过了,反正只要拼命表现自己不怕死,同时不会在意士兵的伤亡就算合格。作战方案考核又把他给拦在了陆大的校门之外。按照陆大考试的传统,不论考生拿出什么样的答案,考官都会和考生较劲。河本下定了决心要和考官保持一致,结果不晓得那天考官是哪根筋不对了,说他没有主见,不适合当军官,再次被淘汰。
河本依然不死心,第三次报考陆大,依然是靠作战方案,这次他没有附和考官,结果考官勃然大怒,说他这种固执已见的家伙,一定会破坏军队的纪律。
河本几乎被这种极为无厘头的日本式军官选拔制度给弄昏了头,幸好他所在部队的联队长念在都是广岛同乡份儿上可怜他,给了他一封推荐信。凭借着推荐信和出类拔萃的“铳剑术”(拼刺刀),河本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陆大。从此,河本的好运气也从此就来了。陆大学生历来就是达官贵人极力拉拢的对象,他先是娶了一个陆大教官的妹妹做了妻子,不但抱的美人归还获得了一大笔丰厚的嫁妆,毕业后靠着大舅哥在军中的关系一路青云直上,在三十五岁就当了大佐。当某一天,他偶然看到了一本中国《儒林外史》,当看到范进中举的情节之时,他不禁哀叹,日本陆大选报学员竟然和满清的科举考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怎么说,河本和范进都算是幸运儿,毕竟他们还是考上了,而且命运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但是,那个陆军士官学校里野心勃勃又头脑灵活的河本已经死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惟命是从而且脑子狂热的蠢蛋。
准确的说,河本大佐是日本式军校教育的标准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