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前清和美国合作的是那个柴东亮?”
徐树铮点头道:“就是如此,总长您想想安徽土改,土地可是从地主手里买来的,用的是债券和工业股票。这得花钱吧,安徽和江西全省的免费教育,这更是一笔巨款吧?柴东亮搞币制改革,发行钞票、银元,而且可以随时汇兑,不论是换银子还是换美元,都是随到随换他搞的芜湖、九江两个工业园,投入资金也是巨大,他收购了江南制造总局改建成上海光华集团,还是需要花费巨资。更别提他那三个武装到了牙齿的新编陆军师了,还有他养的那支长江舰队,那更是个吞金兽????可柴东亮不但没有在安徽、江西刮地皮,反而给轻徭薄赋,仅仅一年他势力就膨胀到了这个程度,他凭借什么?他柴东亮家里有聚宝盆吗?”
“他的实力这么强大?居然还隐藏的如此之深此子的城府真不像是个二十五岁的人啊”段祺瑞顿时目瞪口呆,他曾经听说过满清和美国有过这么一个密约,但是总有些不太相信,但是联想起柴东亮一年之内的势力发展,以及他搞的那些项目,似乎和传说中的《伯利恒合同》非常接近。
背后有一个强国不遗余力的支持,实力自然会非常强劲,发展势头自然也会极快。北洋的背后虽然有英国人支持,但是那也仅仅是象征意义的,和传说中《伯利恒合同》那种全方位的扶持,力度不啻是天渊之别。
徐树铮笑着摇头道:“非也,非也,他是有潜力,但是潜力不见得就能发展成实力,奉天一战之后,他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再想埋头积蓄力量已经是不可能了柴东亮有财力有兵力,现在声望也有了,但是他还缺一个最重要的条件。”
“什么?”
“人脉和资历,在中国光是埋头苦干是不成的。孙文大言炎炎不务实际,却依然实力强劲,凭的是什么?资历头一个挑起反清大旗的资历就是孙文的实力柴东亮崛起太快,人脉不广,手下除了几个悍将之外,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人才匮乏所以,他想割据一方称王称霸是足够了,但是想一统江山却还差的远???既然老头子想一脚把咱们踢开,总长何不将柴东亮结为奥援呢?这次老头子意气用事,不肯接受柴东亮的动议,这不正是您的机会?只要挑起柴东亮对老头子的仇恨,那么老头子就不敢过早对咱们下手,他不怕把北洋旧将都逼反了?同样,柴东亮也需要咱们的人脉资源,有了咱们掣肘老头子,他也可以放心的蚕食南方各省。”徐树铮侃侃而谈,一派指点江山的书生意气。
段祺瑞疑惑道:“柴东亮为什么要和咱们合作?”
徐树铮哈哈一笑道:“你觉得在柴东亮的眼睛里,袁世凯和孙文,哪个对他威胁更大?”
段祺瑞拍着巴掌叫好:“妙,果然是妙计柴东亮要想逐鹿中原,必然先要一统江南,而他必然会和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