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喜爱的人民艺术家,柴东亮同志是很欢迎她们归化的,相信很多中国男人都会有同样的看法,起码可以为中国源远流长的青楼文化增添一抹亮色。盛唐风情中,从来就不缺乏龟兹的琵琶和胡女的舞蹈。
融合的手段,首先就是经济利益,愿意融合和归化的外族,享受主体民族的优待,不愿意的则被边缘化,在经济和政治地位上处于劣势???人天生就是趋利的动物,经济手段往往比屠刀更有效果
邝海山在蒙古累的要死,顾麻子在奉天城也没闲着,除了按照江西、安徽的经验大搞土改之外,也在搞民族融合的事情。满人入关几百年,几乎没有人会说满语、写满文了,不论是穿戴还是做派,和汉人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在吃喝玩乐这些方面,比汉人还要精通。辛亥**之后,很多满人害怕受到汉人的报复,纷纷改了汉姓,他们无论从模样还是语言上早已和汉人一模一样。顾麻子在奉天省融合满族的事情,做的无比顺利,比邝海山在蒙古容易的多。
除了经济和政治之外,顾麻子的精力主要就放在兵工厂的建设上。奉天兵工厂和芜湖、上海的两家兵工厂截然不同,它除了少量生产汉风i型步枪等江淮军的标准武器之外,主要生产的还是按照俄国的标准生产绰号“水连珠”的莫辛纳甘步枪和俄式双轮马克沁,当然这种马克沁和江淮军的还是有所区别,没有增加对空射击的高射装置以及平扫射装置、练习弹枪口罩,击发、保险、三脚架都没有按照江淮军标准制造,奉天兵工厂生产的是没有经过改良的老型号。
这是柴东亮特意安排的,为了明年即将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准备的,这些水连珠步枪和老式的双轮马克沁都是准备卖给俄国人的,采用的和俄军同样的制式和标准,质量当然要有保证,但是一些新技术就没必要用在这里了。
柴东亮必须保证,江淮军的武器要比卖给各省军阀和外国人的,领先一代甚至是两代。按照现在江淮军的火力配置,每个师一年起码要两百万银元才能喂的饱,如果打起仗来消耗起码是三倍以上,这也是柴东亮一直无法大规模扩军的原因。
随着江淮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西、安徽两省现在每个月的税收已经达到了六百万以上,各地商家冲着江淮地区的稳定和对工商业的扶持政策,纷纷来这里投资,一直困扰柴东亮的经济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随着一本万利的氨苯磺胺的上市,再增加十个八个整编师的兵力,柴东亮也能养的起。
柴东亮一直推行寓兵于民的政策,江淮地区大批由民间投资的射击、马术、航空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民间组织都得到官方的财政支持,爱好打枪、骑马的年轻人,只需要象征性的掏几个铜板,就可以受到军方派遣的教官的正规训练。单单是航空俱乐部的注册飞行员,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