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辛亥科技帝国> 第二百六十章 盟友

第二百六十章 盟友(4 / 7)

壁上悬挂着一面硕大的美国国旗。国旗前面是议长的席位,再前面是纪录席和发言席。

刚刚从中国回到美国的古德诺博士正在慷慨激昂的发表着演讲,演讲的内容则是美国和亚洲的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美国尽管孤立主义情绪严重,但是并不代表美国不关注世界的变化,欧陆即将爆发大战,几乎成为了所有精英人物的共识,而战争是否会蔓延到美国,以及美国将在战后的地位就成为了议员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令人惊叹。一九零五年,在朴茨茅斯条约签署后一个月,清王朝就颁布政令废除古旧的科举制,采用西方新式教育。两千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只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昔日的辉煌时代,尽管他们能够将古代圣贤的经典著作熟记于心,但却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也不理解什么是重力和现实的世界。现在,中国人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许多城镇的寺庙被征用改造为各类新式学堂。学校的建设速度比老百姓盖自己房子还要快。科举考试的贡院大墙被推倒了,建成了新的大学和咨议局大楼。

近十年中,中国的新式学校由不足一百所,增加到了五万多所,北京新式公立学堂的学生数量由三百名增加到八万七千名。各省参加新学的学生数量由两千增加到两百多万。通过对中国十余个城市的考察发现,在每个城市都有大约六千到一万六千名学生。许多城市里建立了大型师范学堂,校舍精美,一些师范学堂内有上千名教师在接受培训。一旦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建成,大约需要一百万教师。当看到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先生正努力学习准备通过班级考试时,你就会发现,中国人对新式教育的渴望是如此迫切,而针对女性的教育也在中国迅速展开。

当然,在中国仍有大量民众未能接受教育。这个国家大约有五分之四的儿童无法上学。边远村庄的农民们至今不知道日本在甲午海战中战胜过中国,但是这有什么奇怪的呢?其实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同样有许多民众未能接受教育,也完全不知道有文艺复兴。

报纸在东方复兴时期的传播速度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要快得多。尽管中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美因茨的古腾堡要早五个世纪,但却是一位名叫罗伯特.莫里森的传教士第一次将现代印刷机带进中国。《京报》是满清政府允许发行供官员的报纸,其发行量在清朝灭亡的时候已比最初提升了两百倍???上海一家教会出版社现在一年发行量为一亿印张。”

一亿张?这个数字令所有人都惊呆了,即使是日报,每天出版八个版面,也需要每天卖出五万份

古德诺刻意的停顿了一下,在场是四百四十七名众议员顿时一片哗然,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是个刻板而不知变通的国家,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中国人对新文化和知识的渴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