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李长命他不懂佛法,可不知是怎么回事,他就是感觉自己有一丝丝的领悟、心得。
在他的眼前。
自己已经不在了孔子师尊的厢房。
居然出现在了一个大雄宝殿、青灯古寺里面。
一尊尊金色大佛矗立在高台之上,庄严神圣,佛法精义,晦涩难解,从他脑海里进进出出。
当释迦牟尼讲完了之后。
老子与孔子似懂非懂坐在高台上,而下方的李长命与葛洪闭目沉思,时不时皱皱眉头。
似乎遇到了非常难解的问题。
不过讲道的三人,可没有时间让台下的两位后辈慢慢领悟、慢慢感想。
释迦牟尼的大乘佛法讲完之后,孔子这才开口讲起了自己的、可以证道混元的儒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
儒道却与佛道不同。
贴近生活大小事、以及洪荒天下事,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看待这个天地。
听道的几人,包括李长命。
都感觉到孔子所言的直至核心、直指灵魂,可就是在修行一道上,似乎没有什么帮助。
李长命本是因为听道增加的进度条,也因此停滞了下来。
眼睛微微一凝,注视着自己的师尊,听着师尊阐述自己的儒道之理。
这次儒道不像大乘佛法一样,晦涩难解,听都听不懂,但还是有一点点心得、体会。
可对于孔子师尊讲出来的大道,他怎么感觉。
懂了,真懂了。
那你倒是用起来啊!
好吧,不会!
对仙道修为没有丝毫的帮助,至少进度条不动了。
几人都是如此情况,可却没有人出声,打断孔子的谈论,默默的听着。
孔子一讲起道来,语气豪迈,话语很有感染力。
足足说了十八天。
房间里没有一丝的天地异象,很平淡、很平静。
几人可谓都是修行大家了,倒没有感觉到枯燥,只是觉得孔子讲的这道理是什么?
真的能修行吗?
李长命自然是知道。
儒道是可以修炼的。
而且实力不会比仙道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