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孔捷了,仿佛不是他求着孔捷写祭文,而是给孔捷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孔捷很生气,但是主动权已经不在他的手中,一旦他敢拒绝,李珏就能够抹黑儒家,让他们丧失最重要的名声。
儒家之人一个个都是对李珏怒目而视,但是李珏看都不看他们,一群酸儒,没有孔捷,他们狗屁都不是。
如今即使是孔捷都入不得他的法眼,更何况这些人。
此次前来,其实是为了以后做铺垫,不想把事情做得那么绝而已,否则他完全可以把儒家取而代之。
说到底,李珏是觉得儒家有可取之处,一些主张是能够作为治国方针的。
但是要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个国家依靠一个学说,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大秦过刚易折,所以李珏需要让儒家甚至是道家中和一下。
但是也不能让儒家或者道家一家独大,必须融合,选择最合适的道路。
孔捷见到李珏不肯让步,他也觉得让嬴政道歉不现实,便是再次让步,道:“即使皇帝不肯认错,他也要有这个态度,否则的话,我们儒家的颜面何在?”
李珏自然是不能把儒家逼迫的太紧了,特别是孔捷,在儒家之人面前还是爱面子的,要给一些脸面。
便道:“其实皇帝一直都是给足态度了,一再的派人来邀请你们儒家,搞的人尽皆知,非你们不可,结果你们软硬不吃,才让皇帝下不来台。”
“你们要记住,天下都是皇帝的,包括你们想要让天下推行儒术,怎么能够跟皇帝对着干呢!?皇帝派人来请你们,就该就坡下驴,把台阶给下了,而不是直接对着干,那你们细胳膊细腿的,能打得过坐拥整个天下的皇帝!?”
孔捷被怼的无言以对,不过李珏说的也有道理。
皇帝非他们不可,这似乎就是一个态度,只是他们太清高了,自以为是皇帝缺了他们就不行。
还想要借此机会获得更多好处,得寸进尺,才是让皇帝失了脸面,自然是要杀他们。
毕竟他们丢脸面都知道静坐绝食抗议,皇帝没了脸面,岂不是更加生气,杀了他们都算是轻的。
李珏拍了拍孔捷的肩膀,道:“老夫子啊,儒家之人一直都是以人为本的,你让百姓跟皇帝对着干,将他们推入火坑,这算是对支持你们的百姓报答么?”
此话一出,杀人诛心。
孔捷脸色大变,儒家之人更是惊恐万分。
而话已经说到之里,再说下去,李珏都不用写文章抹黑他们了,直接就能够让他们儒家之人失去外面百姓的信任。
毕竟话糙理不糙,百姓们反应过来,似乎就会明白,他们支持大儒